学院简介

2017-10-24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是四川师范大学重点教学单位之一。历史学是我校建校时就成立的五个系科之一,前身为私立川北大学哲史系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历史系。1952年院系调整,建立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1956年,历史系本科随学校迁成都,招生规模逐步扩大。1964年,历史系三分之二的教师和未毕业的学生再迁南充并入南充师范学院历史系,部分留川师教师则划入政教系成立历史教研室,担负该系和中文系历史课教学。1979年,在政教系属下恢复历史专业招生,1981年正式恢复历史系,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成为省级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旅游系于1995年依托历史系创办,是四川省开办最早的旅游专业本科,2001年扩建为历史系、旅游学院,同年成为省级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更名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学院现有历史学、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各类在读学生近1500名。设有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历史、专门史、旅游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历史)等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硕士(ED.M)、学科教学(历史)、旅游管理(MTA)、职业技术教育(旅游)专业学位授权点,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学院是四川省重要的历史学、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是国家西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示范单位、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学历史教师示范项目培训基地,并设有中国近现代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所(中心)、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旅游经济研究中心、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历史课程研究分中心、中瑞国际旅游教育中心等研究和教育机构,“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研究(1840—1960)”成为首批校院共建科研创新团队。

建系以来,本单位有多位知名学者执教,如有老一辈的崔宗复、邓春阳、曾唯一、后云等,有目前退休的唐仕润、彭久松、张邦炜、刘达永、侯德础、谢元鲁、黄修明;调离到外校的彭年、沈庆生、鲜于浩、罗志田、杨天宏、杨振之等。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5人;包括博士32人,硕士20人,5人正在攻读博士,4人正在进行博士后研究。学院专任教师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第七届普通高校十佳青年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多种荣誉称号。

学院素有注重教研相长的传统,在学校文科院系科研考核中位列前茅。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西南地区共建共享历史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项目1项,主持四川省精品课程建设2项、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4项;省级精品课程三项,省级重点课程两项。学院牵头完成的《研究性学习视域下高中历史问题教学的实践探索》获得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33项,省级科研课题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在《民族研究》、《哲学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科文摘》等学术刊物中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40项。学院近年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分别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2项;国家旅游局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2项。学院形成了多个优势学科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如以英国史、日本史为主要特色的世界史研究;以唐宋史和明清史为主要特色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以区域社会研究和边疆民族研究为主要特色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以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学研究,等等。从2006年9月以来,学院主办的“名师大讲堂”、“狮山讲坛”邀请国内外各方学者光临讲学,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00多讲,邀请来了英国历史学会前会长迪金森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及亚洲研究中心前主管麦金农教授等主讲。学院还主办了“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会研究”、“转型时期的世界思想文化研究”、“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中国西南与欧亚古代文明”、“抗日战争与西南建设”、“抗战与成都”等国际、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推动了学院的学术研究。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通过组织参加全国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省级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及校级“师说”说课技能培训大赛、导游风采大赛等途径,加强能力培养,并聘请校外教学专家指导;采取“学术论坛”等多种形式,从各方面锻炼本科生的综合素质。自从2009年9月历史学成为国家特色本科专业后,学院除了注重本科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外,还注重学术训练,探索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3人。现已毕业研究生数百人,目前在校研究生210余人。历届硕士生在校期间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专业基础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多数研究生在读期间已发表学术论文,包括在权威核心期刊、CSSCI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李竞恒、黄磊等出版了独立署名的专著,20多名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国内著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一些已经成为南京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生导师。

学院学生工作形成以学院学生会和分团委为核心,以学生社团为支撑的学生工作机制,有效保证了学院学生工作的开展。学院先后成立历史研讨会、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辩论协会、旅游协会、公益教育协会、粤语协会等各类学生社团,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学院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青年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院已成功举办15届体现专业特色的导游风采大赛、景区讲解员大赛,5届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和各类读书活动。学院研究生会成功主办学校第10届“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及“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和科研知识竞竞赛”。学院学术创新活动、团组织生活、志愿者工作、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各类社团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促进了学院特色优势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院办学条件良好。资料室面积达150平方米,藏书5万余册,期刊杂志200余种。实验实训中心包括中地共建实训中心“数字化旅游实训中心”和“饭店管理实训中心”。其中数字化旅游实训中心有“3D全景数字化中心”和“旅游综合实训室”;饭店管理实训中心包括模拟客房、模拟中餐厅、模拟西餐厅。

目前,学院与省内外酒店、省内文史馆、方志办、教科所、博物馆、档案馆、民俗与非遗、宣传、基础教育等部门有着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如2012年11月,学院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了“2012考古科普学术活动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旅游专业注重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先后接受了数十家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培训任务。学院在深圳、珠海、上海、海南、成都等地建立了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

学院从2002年起,在陈辉教授为首的培训团队的努力下,积极开展四川省基础教育历史教师的培训。陈辉教授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研修历史学科培训专家”。2010年起,在陈辉教授的领衔下,学员成功举办了31项国家级历史教师培训项目即“国培计划”(示范项目15项、中西部项目16项),25项“省培计划”,共计56项。2013年成功新增了成都市《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高中历史)项目》(简称“市培计划”)。2015年立项完成了成都市教育机构培训计划,合计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教育师资9500人次以上。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以及“送教下乡”等项目,学院既推动了本科专业的建设,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又创新了自己教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引领了西南区域的基础历史教育。

目前,全师生师生正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努力传承70年来几代学人宵旰勤劳的创业精神,引领励志篤行,止于至善,求真循理,慎思知明的风气,实践“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力争本院在四川省中学历史教学人才和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养领域发挥核心作用,创建教学质量一流、科学研究有特色且在国内省属师范院校领先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