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是四川师范大学重点教学单位之一。前身为私立川北大学哲史系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历史系。1952年院系调整,建立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1956年,历史系本科随学校迁成都。旅游系于1995年依托历史系创办,是四川省开办最早的旅游专业本科。2001年扩建为历史系·旅游学院,2007年更名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学院现有历史学、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在读本科生1434人,硕士研究生250人,博士研究生9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4人(二级教授3名),副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40人;博士55人,硕士20人。在岗专任教师中,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学者2人,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导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四川省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川旅游创新突出贡献人物3人,四川省A级景区评定专家8人,天府旅游名县评定专家5人,四川省人社厅专家服务团5人。
学院现有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和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中心、成都市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四川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中国近现代史”、四川省虚拟教研室“中国边疆民族共同体历史课程群”。
学院教学硬件设施较为齐备。实验实训中心使用面积达1000平米,包括中地共建实训中心“数字化旅游实训中心”和“酒店管理实训中心”。其中数字化旅游实训中心有“3D全景数字化中心”和“旅游综合实训室”;酒店管理实训中心包括客房部和餐饮部。建有四川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四川省旅游干部培训基地等多项国家西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借此加强对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资料室面积达220平方米,图书资源丰富,藏有书刊8万余册。
图1 3D全景数字化实训室、综合实验室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为根本,以“三个学术”(教学学术、发现学术、行业学术)、“四个基层”(基层党组织、基层教学组织、基层学术组织、基层学生学习组织)等为抓手,以“温故求新,笃行致远”为理念,全面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三心四能五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经过几十年发展,逐步形成了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
(一)“教学学术”“行业学术”共同发力,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师范特色鲜明。
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各1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四川省一流课程各1门:《旅游学概论》。其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在教育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是历史教育类点击量第一名。另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旅游学原理》《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民族民俗学》;省级重点课程2门:《中国近现代史》《导游学》。
图2 陈辉教授主持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图3 陈辉教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证书
表1 2014-2022年荣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序号 | 类别 | 级别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完成人 | 获奖时间 |
1 | 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 国家级 | 研究性学习视域下高中历史问题教学的实践探索 | 二等奖 | 陈辉、潘树林 | 2014 |
2 | 第二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 | 国家级 | 协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历史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实践探索 | 二等奖 | 陈辉、王川、潘树林、张利娟 | 2018 |
3 | 四川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 省级 | 构建教学共同体,促进历史学专业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陈辉、潘树林、王川、张利娟、吕丹 | 2014 |
4 | 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 | 省级 |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历史问题教学的实践 | 二等奖 | 陈辉、潘树林 | 2014 |
5 | 四川省第七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 | 省级 |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与管理标准化及专业化实践探索 | 二等奖 | 陈辉等 | 2014 |
6 | 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奖 | 省级 |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陈辉、黄天华、潘树林 | 2018 |
7 | 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 省级 | 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 二等奖 | 潘树林、陈辉、吕丹、张利娟 | 2018 |
8 | 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 省级 | 以地方史教学促进高师院校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王川、陈辉、汪洪亮、潘树林、田利军、黄天华、刘开军 | 2018 |
9 | 四川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 | 省级 | 巴蜀史家的爱国情怀 | 三等奖 | 陈辉、刘开军 | 2022 |
表2 2017-2022年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教改项目
序号 | 项目类型 | 项目级别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1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国家级 |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历史教科书国家认同建构研究 | 陈辉 | 2018 |
2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国家级 | 六十年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 张利娟 | 2018 |
3 | 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 | 部级 |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陈辉 | 2017 |
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部级 | 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 张利娟 | 2019 |
5 | 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 | 省级 | 四川特色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建设的路径研究 | 陈辉 | 2020 |
6 | 一流本科课程(线下型) | 省级 |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陈辉 | 2021 |
7 | 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 | 省级 |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协同推进历史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研究 | 陈辉 | 2022 |
图4 2023年余娟老师荣获第八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
图5 2023年余娟老师荣获第十五届 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一等奖
图6 2023年刘双怡副教授、陈德运博士荣获学校青年教师板书比赛二等奖
学院非常重视历史教材教学研究,是国家级中小学历史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总部在华中师大)、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历史课程研究分中心。非常注重以职后培训助推职前培养,历史国培项目已经持续十多年,各种班次、培训人次1.5万。2019年,“初中历史”培训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精品项目,成为全国历史学科教师国培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依托教育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史博士研究方向。迄今我们已培养师范毕业生7000余人,培养了四川省近1/2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图7 2019年汪洪亮院长与国家级中小学历史教材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马敏教授举行分中心签约仪式
图8 2019年承办教育部教指委“师范院校历史学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
(二)“发现学术”和学科平台同频共振,植根本土、拓宽视野,地方优势突出。
十年来,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5项,共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国家民委课题、文旅部课题近50项。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旅游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论文数十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等机构出版专著30多部,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奖、四川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等20余项。
这些科研成果大都聚焦西南区域,并且在此基础上创设区域历史文化特色创新课程,精心打造巴蜀文化、西南历史和藏羌彝文化特色课程,科研反哺教学成效显著。
表3 2002-2022获得的国家社科(自科)基金项目
序号 | 课题名称 | 主持人 |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别 |
1 | 清代驻藏大臣汉文文献整理与研究 | 王川 | 2022 | 重大项目 |
2 | 近代中国的边疆学学科建构与边疆研究 | 汪洪亮 | 2022 | 重点项目 |
3 | 中国古代史学基本概念与范畴研究 | 刘开军 | 2021 | 重点项目 |
4 | 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边疆治理研究 | 孙勇 | 2019 | 重点项目 |
5 | 近代西方在中国西南边疆的知识谱系研究 | 彭文斌 | 2018 | 重点项目 |
6 | 新发现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戴新三《拉萨日记》全本整理与研究 | 王川 | 2017 | 重点项目 |
7 | 西周内外伯与周王权力关系研究 | 龚伟 | 2023 | 后期资助 |
8 | 中国珍稀动物知识的生成与物种保护转型研究(1869-1965) | 姜鸿 | 2023 | 青年项目 |
9 | 近代西欧船医研究 | 张兰星 | 2023 | 一般项目 |
10 | 基于地方视角的川藏公路垭口研究 | 吴其付 | 2022 | 一般项目 |
11 | 语言文化史视野下的民国时期民众识字运动研究 | 陈阳 | 2022 | 一般项目 |
12 | 宋代衙前役法研究 | 董春林 | 2022 | 后期资助 |
13 | 金代华北社会动乱与政府应对政策研究 | 曹文瀚 | 2021 | 后期资助 |
14 | 明清易代之际的宋史研究 | 高远 | 2021 | 后期资助 |
15 | 辽金中枢政务运作体制研究 | 田晓雷 | 2021 | 青年项目 |
16 | 元明清时期藏文史籍有关中国历史的书写与民族关系研究 | 韩腾 | 2020 | 青年项目 |
17 | 冷战时期美国对巴基斯坦援助政策研究 | 崔晓乐 | 2020 | 青年项目 |
18 |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近20年旅游业竞争力演变、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李嘉 | 2020 | 西部项目 |
19 | 黑色旅游目的地游客道德实践的空间分异:影响机制与效应 | 陈胜容 | 2020 | 国家自科青年项目 |
20 | 汉文回鹘史料整理考释研究 | 王立 | 2020 | 青年项目 |
21 | 明清时期文昌信仰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 杨荣涛 | 2020 | 青年项目 |
22 | 元明时期关公信仰碑刻文献的辑录与研究 | 周努鲁 | 2020 | 青年项目 |
23 | 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派往西藏地方的金字使者研究 | 王丽娜 | 2019 | 青年项目 |
24 | 古代西南夷酋邦与文明起源研究 | 李竞恒 | 2019 | 青年项目 |
25 | 抗战视域下刘文辉的康藏治理研究(1931-1945) | 朱晓舟 | 2019 | 青年项目 |
26 | 古埃及“土地总管”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公元前2686-1069) | 梁姗 | 2019 | 青年项目
|
27 | 日本近代中期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许晓光 | 2019 | 一般项目 |
28 | 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委员会研究(1939-1946) | 凌兴珍 | 2019 | 一般项目 |
29 |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历史教科书国家认同建构研究 | 陈辉 | 2018 | 一般项目 |
30 | 六十年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 张利娟 | 2018 | 西部项目 |
31 | 近代英国建构的西藏形象的演变及其政治内涵研究 | 何文华 | 2018 | 青年项目 |
32 | 川康军人、第三势力与国共政争(1932-1949) | 黄天华 | 2017 | 后期资助 |
33 | 冷战格局形成期英国防务战略研究 | 陈向阳 | 2017 | 后期资助 |
34 | 唐、五代时期的尚书省研究 | 王孙盈政 | 2017 | 西部项目 |
35 | 两宋宰辅的信息收集与信息处理研究 | 王化雨 | 2017 | 一般项目 |
36 | 中国情境下污名工作对员工心理和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 张燕 | 2016 | 国家自科 |
37 | 清代中期史学批评研究 | 刘开军 | 2016 | 一般项目 |
38 | 明末至民国时期基督宗教和中国道教相遇与对话研究 | 毛丽娅 | 2016 | 西部项目 |
39 | 安多藏区“寺院型”社区研究(1723—1949年) | 马磊 | 2016 | 青年项目 |
40 | 美台”断交“研究 | 李庆成 | 2016 | 一般项目 |
41 | 国家认同与调适——民国川滇青甘康藏区土司研究 | 田利军 | 2015 | 一般项目 |
42 | 德川幕府末日本与西方的关系研究 | 张兰星 | 2015 | 一般项目 |
43 | 汶川地震与中国救灾制度转型研究 | 邓绍辉 | 2014 | 西部项目 |
44 | 二战后英国移民和族裔政策研究 | 周小粒 | 2013 | 一般项目 |
45 |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融合的内生路径研究 | 王汝辉 | 2013 | 青年项目
|
46 | 晚清西方人种分类知识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 张晓川 | 2013 | 青年项目 |
47 | 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与西藏政局研究(1940—1944) | 王川 | 2013 | 西部项目 |
48 | 宋代信息传播与管控研究 | 方燕 | 2011 | 西部项目 |
49 | 宋朝的君臣沟通与政治决策研究 | 王化雨 | 2011 | 西部项目 |
50 | 日本明治时期社会思潮及其历史影响研究 | 许晓光 | 2011 | 西部项目 |
51 | 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双赢”的调控机制研究 | 刘旺 | 2009 | 西部项目 |
52 | 民国时期边疆政治与边政学 | 汪洪亮 | 2009 | 青年项目 |
53 | 中国西藏地区汉人社会生活研究(1959年前) | 王川 | 2009 | 一般项目 |
54 | 国民政府的乡村基层社会控制政策及其实践研究(1927-1949) | 曹成建 | 2009 | 一般项目 |
55 | 当代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及其管理政策研究 | 毛丽娅 | 2009 | 一般项目 |
56 | 中国藏区的民间宗教与信仰研究 | 王川 | 2004 | 青年项目 |
57 | 长江上游古代盐业开发与聚落起源及城镇变迁研究 | 李小波 | 2005 | 西部项目 |
58 | 中华基督教全国总会“边疆服务”研究 | 杨天宏 | 2002 | 一般项目 |
59 |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史 | 杨天宏 | 1994 | 一般项目 |
60 | 基督教与现代中国(1917-1927):非基督教运动 | 杨天宏 | 1991 | 一般项目 |
61 |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研究 | 鲜于浩 | 1994 | 一般项目 |
表4 2002-2023年获批教育部项目以及省级重大、重点项目(未列30多项一般项目)
序号 | 课题名称 | 主持人 |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别 |
1 | 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 | 汪洪亮 | 2022 |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
2 | 互联网情境下旅游者炫耀性消费动机与网络信息分享行为关系研究 | 王兴琼 | 2022 | 教育部西部项目 |
3 | 《大唐开元礼》点校 | 韩涛 | 2021 |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项目 |
4 | 海内外现存《四库全书》散本的调查与研究 | 高远 | 2021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5 | 黄河河源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 | 李小波 | 2021 | 文化与旅游部政策法规司 |
6 | 旅游规划与开发沉浸式虚拟现实课程建设 | 吴其付 | 2020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7 | 李安宅于式玉边疆民族研究著述整理与研究 | 汪洪亮 | 2020 |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 |
8 | 16-17世纪的日欧贸易研究 | 张兰星 | 2020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9 | 游客道德凝视研究——以汶川地震遗址旅游为例 | 陈胜容 | 2019 | 教育部纵向项目 |
10 | 日本近代社会主义观念产生的内外因素研究——以当时的原始文本解读为依据 | 许晓光 | 2019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11 | 清季民国时期羌地汉人社会生活与族群互动研究 | 张金玲 | 2017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12 | 多元族群关系背景下的甘南藏区回商与市场(1875-1949年) | 马磊 | 2015 | 教育部西部项目 |
13 | 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 张利娟 | 2015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14 | 《西南区域社会与文化》 | 王川 | 2013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研究项目 |
15 |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对策研究—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 李嘉 | 2013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16 | 民国时期的康藏边政:康藏纠纷与西藏建省研究 | 王川 | 2012 |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
17 | 晚清史学批评的演进路径与成就(1840-1911) | 刘开军 | 2012 | 教育部青年项目 |
18 | 中心与边缘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以羌族旅游开发为例 | 吴其付 | 2011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19 | 民国时期川西北民族地区土司土官研究 | 田利军 | 2011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20 | 文化边疆建设与边疆教育转型:1935-1949年西部边疆师范教育研究 | 凌兴珍 | 2011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21 |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一项比较研究 | 王汝辉 | 2010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22 | 边疆政制建置与国际整合:以西康地区为考察中心 | 黄天华 | 2010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23 | 西藏地区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第一支部研究 | 王川 | 2010 | 教育部专项项目 |
24 | 日本近代早期非传统政治思想研究 | 许晓光 | 2008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25 | 民国时期乡村基层社会控制体系的近代转型研究 | 曹成建 | 2006 | 教育部一般项目 |
26 | 近代中国政制转型研究 | 杨天宏 | 2003 | 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助 |
27 | 蜀学典籍对外传播研究 | 毛丽娅 | 2023 | 省哲社重大项目 |
28 | 中国共产党边疆民族工作的百年历程、伟大成就与重要经验研究 | 汪洪亮 | 2022 | 省哲社重大项目 |
29 | 近代以来四川涉藏革命文献整理与集成 | 王川 | 2020 | 省哲社重大项目 |
30 | 《李安宅全集》整理、编纂与研究 | 汪洪亮 | 2022 | 省哲社重点项目 |
31 | 晚清民国时期四川乡土志书纂修与国家认同、地域社会文化传承创造研究 | 高远 | 2021 | 省哲社重点项目 |
32 | 清末民国时期四川宗教研究:以四川乡土志为中心的考察 | 毛丽娅 | 2015 | 省哲社重点项目 |
33 | 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民族研究 | 汪洪亮 | 2014 | 省哲社重点项目 |
34 |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制度安排研究 | 刘旺 | 2007 | 四川省哲社重点项目 |
35 | 宋史论稿 | 张邦炜 | 2004 | 省哲社重点项目 |
图9 2023年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图10 2020年主办第五届抗战大后方高端论坛
图11 主办“新时代中国史学史研究与中国史学的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
图12 学院主办四川省世界史学术研讨会
图13 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
社会研究中心、武则天研究中心分别举行学术研讨会
表5 2004—2023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
序号 | 获奖成果名称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第一完成人 | 获奖时间 |
1 | 西南酋帮社会与中国早期文明 | 省第17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段渝 | 2016 |
2 | 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 省第11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杨天宏 | 2004 |
3 | 抗战建国与边疆学术: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 | 省第20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汪洪亮 | 2023 |
4 | 日本明治时期社会思潮探析 | 省第20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许晓光 | 2023 |
5 | 清代中期史学批评研究 | 省第19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刘开军 | 2021 |
6 | 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1931-1948) | 省第17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汪洪亮 | 2016 |
7 | 市舶太监与南海贸易 | 省第15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王川 | 2012 |
8 | 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 | 省第13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王川 | 2009 |
9 | 宋代信息传播与管控:以留言为中心的考察 | 省第19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方燕 | 2021 |
10 | 山海经珍本文献集成 | 省第19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毛丽娅 | 2021 |
11 | 晚清史学批评研究 | 省第18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刘开军 | 2018 |
12 | 四川政潮与蒋介石的因应(1937-1940) | 省第18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黄天华 | 2018 |
13 | 边疆政制建置与国家整合:以西康建省为考察中心(1906-1949) | 省第17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黄天华 | 2016 |
14 | 近代中国的商事制定法与习惯法 | 省第17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王雪梅 | 2016 |
15 | 李源澄先生年谱长编(1909-1958) | 省第16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王川 | 2014 |
16 | 企业组织健康研究 | 省第16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王兴琼 | 2014 |
17 | 从“僻处西陲”到“民族复兴根据地”:抗战前夕蒋介石对川局的改造 | 省第16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黄天华 | 2014 |
18 |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比较研究 | 省第16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王汝辉 | 2014 |
19 | 西康地区近代社会研究 | 省第14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王川 | 2010 |
20 | 地方自治与县政改革(1920-1949) | 省第13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曹成建 | 2009 |
表6 2006—2023年发表的权威A类期刊学术论文
序号 | 题目 | 第一作者 | 发表期刊 | 时间 |
1 | 宋、金、蒙政局变动下的华北武装团体政治抉择研究:以红袄军杨妙真、李璮集团为例 | 曹文瀚 | 中国史研究 | 2023 |
2 | 历史解释的远洋掠影——基于英国历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的分析与启示 | 张利娟 | 课程·教材·教法 | 2021 |
3 | The moral gaze in commercialized dark tourism | 陈胜容 |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 2020 |
4 | 于式玉的藏学研究与中华民族整体性追求 | 汪洪亮 | 中国藏学 | 2020 |
5 | 公路修筑与民族认同建构——以抗战时期岷夏公路为中心的考察 | 朱晓舟 | 中国藏学 | 2020 |
6 |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原古路的新发展与西藏社会的历史新机遇 | 王川 | 中国藏学 | 2019 |
7 | 民国时期黑水头人苏永和向来苏、松岗扩张及其与政府博弈的档案史料 | 田利军 | 中国藏学 | 2018 |
8 | “藏学抗战史”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 王川 | 中国藏学 | 2018 |
9 | 四川政潮与蒋介石的因应(1937-1940) | 黄天华 | 历史研究 | 2017 |
10 | 西康建省“划界”的争论——以1939年前后四川靖化县绰斯甲一地是否划入西康省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 王川 | 中国藏学 | 2017 |
11 | 研究性学习视域下高中历史问题教学初探 | 陈辉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6 |
12 | 论日本近代早期的非传统国家观 | 许晓光 | 世界历史 | 2016 |
13 | 日本明治前期的立宪主义思想争鸣 | 许晓光 | 世界历史 | 2015 |
14 | 近代报刊在晚清史学批评演进中的地位与价值 | 刘开军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14 |
15 | 再论1930年谭云山晋见十三世达赖喇嘛 | 王川 | 民族研究 | 2014 |
16 | 从“僻处西陲”到民族复兴根据地:抗战前夕蒋介石对川局的改造 | 黄天华 | 新华文摘 | 2013 |
17 | 辛亥革命志士尹昌衡军事哲学思想略论 | 王川 | 哲学研究 | 2012 |
18 | 试论清末排满论者对满、汉同属黄种的“学理”回应 | 张晓川 | 民族研究 | 2012 |
19 | 试析《1984年英国国籍法》 | 周小粒 | 世界历史 | 2012 |
20 | 日本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立宪主义思潮的初兴 | 许晓光 | 世界历史 | 2012 |
21 | 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综述 | 王晓焰 | 世界历史 | 2012 |
22 | 民国时期内地蔬菜传入西藏略考 | 王川 | 民族研究 | 2012 |
23 | 《德意志历史上的民族与宗教》评介 | 周小粒 | 世界历史 | 2011 |
24 | 社会转型与思想先导—“社会转型时期的世界思想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 许晓光 | 世界历史 | 2011 |
25 | 民国时期的边政研究与民族学——从杨成志的一篇旧文说起 | 汪洪亮 | 民族研究 | 2011 |
26 | 戈伦夫《现代西藏的诞生》一误考辨 | 王川 | 民族研究 | 2010 |
27 | 试论日本近代早期的社会平等观 | 许晓光 | 世界历史 | 2010 |
28 | 从“天造”到“人为制作”——明治维新前后日本近代政治思想的形成 | 许晓光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10 |
29 | 积极组织行为学与组织健康(校外) | 王兴琼 | 经济管理 | 2009 |
30 | 《巫术析论:以宋代女性生育,疾病为中心的考察》 | 方燕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08 |
31 | 黄宽重《宋代的家族与社会》读后 | 张邦炜 | 历史研究 | 2007 |
32 | 北洋外交与“治外法权”的撤废——基于法权会 | 杨天宏 | 近代史研究 | 2005 |
33 | 瞻前顾后看宋代 | 张邦炜 | 新华文摘 | 2007 |
34 | 清代拉萨地方的瓦合山神崇拜考述 | 王川 | 民族研究 | 2006 |
1. 突出政治建设,引领人才培养。学院多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坚持“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高水平专业建设筑基、高尚的师德师风铸魂”发展原则,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学院党委坚持中心组定期学习制度、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严格执行每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时刻保持以党建提升素质能力不松懈。在教师考核与引进中明确师德“负面清单”。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强化思想教育引领,坚持“三全育人”,助力学生全面成才。
图12 主办四川省世界史学术研讨会
图15 杨国军书记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图16 2023年汪洪亮院长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专题讲座
图17 2023年学院教师在绵阳两弹城党员教育培训基地进行专题培训
2. 落实课程思政,厚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院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工作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了课程思政“进人才培养方案、进课程实施大纲、进课程大纲、进课堂”四进活动,扎实推进教师承担课程思政教学主体责任。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展示评选和赛课系列活动。
图18 陈辉教授作“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
图19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田利军教授
图20 2022年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获奖教师王雪梅副教授
图21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教师余娟老师
3. 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开展教学改革,调动和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历史学专业2020年开设了陶行知创新人才实验班,2021年更名为李安宅历史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以“四流”(开流、分流、预流、一流)为导向,以“三训”(基础训练、学术训练、实践训练)为辅助,强化学术型人才培养。合理增压减负,减少学分,避免“水课”,同时增加学业压力,提倡“精课”“金课”。
4. 依托国家级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设计学科性、师范性和个性化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教学和师范生技能训练。通过组织参加全国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川渝杯”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省级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以及校级“师说”说课技能培训大赛、导游风采大赛、景区讲解员大赛等比赛,成立历史研讨会、辩论协会、旅游协会、粤语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学术论坛”、“而立讲堂”等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7 师范生 “三笔字”书写能力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序号 | 时间 | 学生姓名 | 获奖名称 | 指导教师 |
1 | 2022 | 王嘉俊 | 毛笔书法作品入选全国高校大学生书法作品展 | 杨国军 |
2 | 2020 | 王嘉俊 | 第一届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软笔书法组二等奖 | 杨国军 |
3 | 2020 | 钟雨婷 | 第一届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软笔书法组三等奖 | 杨国军 |
4 | 2021 | 王嘉俊 | 第二届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非专业毛笔组二等奖 | 杨国军 |
5 | 2021 | 张奕琪 | 第二届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非专业毛笔组三等奖 | 杨国军 |
6 | 2021 | 王宇萱 | 第二届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非专业毛笔组三等奖 | 杨国军 |
7 | 2022 | 王嘉俊 | 第三届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非专业毛笔组三等奖 | 杨国军 |
8 | 2022 | 杨昕琪 | 第三届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钢笔组三等奖 | 杨国军 |
9 | 2022 | 陈国 | 第三届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粉笔组三等奖 | 杨国军 |
5. 经常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作讲座。2023年,先后邀请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王明珂、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付成双教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杨红伟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赵亚夫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宋永成教授、武汉大学谢贵安教授、河南师范大学王记录教授、成都考古文物研究院副院长周志清研究员等学者来校讲演。
6. 定期邀请校外专家、中学名师、杰出校友为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意见和建议。2023年,邀请国家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西北师范大学姬秉新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历史文学院副院长常云平教授,四川省教学名师、师大附中正高级教师刘松柏为我们的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了详细的评审意见;邀请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黄勇老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赖蓉辉老师、宋廷飞老师,“全国最美教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副校长叶德元老师,成都市成华区历史教研员高建文老师,成都市高新区历史教研员赖良玉老师,成都市高新区历史教研员、成都高新新城学校副校长魏莹老师,成都市武侯区历史教研员李敏老师,成都市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陈子斌老师等来校座谈,共商如何合作共赢、协同推进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学术型人才培养和提升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7.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2023年,新建了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乐山海棠实验学校、乐山嘉祥外国语学校等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舞台。
图22 杨国军书记与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以及汪洪亮院长与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举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
8.不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和年青教师的培养力度。严格执行“老带新”、青年教师担任教授助教的制度,并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试讲活动,以验收他们参加助教工作的收获和成果。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师行万里”海外研修活动。
各个教研室每年都认真完成各项教研活动,有时还会组织跨教研室的活动。比如,2023年12月14日上午,在第六教学楼811教室,学院举行“教师示范教学”观摩活动,杨国军书记、马磊副院长、黄天华副院长,学院学科教学论团队成员张利娟教授、董春林教授、潘树林副教授、高远副教授、成荫副教授、陈德运博士、石杰博士、龚伟博士、韩涛博士、温灏雷博士、张亮博士、何沁冰博士、李静博士等参加了本次观摩活动。活动展示了我院优秀教师用心育人的风范,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学科教学论团队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提供了共同成长的机会,对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推动作用。
图23 杨国军书记、马磊副院长、黄天华副院长参加“教师示范教学”观摩活动
图24 陈辉副院长、曹丹博士等参加“师行万里”旧金山州立大学研修项目分享活动
9. 积极构建文化育人、创新育人、社团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以组建大学生艺术团为契机,以“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为载体,以专业性学生社团为抓手,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为落实,开展各类活动和比赛,为学生提供成长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近三年举办迎新晚会、艺术人才选拔等文体活动20余场,参与人数达1500人次;各类社团活动5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6000余人;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组建实践团队20余支,累计参与1200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500余小时。2023年,学院学生公益教育社获评成都市“百佳学生社团”。
图25 第十六届“挑战杯”参赛
图26 第十届红色旅游大赛参赛
10.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近年来学院班子及部分老师不定期地拜访一些著名高校,比如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和他们历史文化学院的领导、老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吸取他们的有益经验,借鉴他们的好方法,开拓我们自己的思路,也为进一步的友好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图27 学院领导和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的领导交流人才培养经验
图28 学院领导和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领导交流人才培养经验
(一)在校学生在各项大赛中屡获佳绩,就业率高
自2013年至今,杜彬、张婷婷、吴青霞等40多名同学在全国和四川省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获一、二等奖等优秀成绩。
表8 师范生全国、四川省教学竞赛获奖一览表(2013年至今)
序号 | 获奖时间 | 学生姓名 | 获奖名称 |
1 | 2013 | 杜彬 | 首届届全国高师院校历史教师教育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说课一等奖 |
2 | 2013 | 张婷婷 | 首届届全国高师院校历史教师教育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说课一等奖 |
3 | 2013 | 吴青霞 | 首届全国高师院校历史教师教育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讲课二等奖 |
4 | 2013 | 王元元 | 首届全国高师院校历史教师教育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说课三等奖 |
5 | 2013 | 张炜佳 | 首届全国高师院校历史教师教育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讲课三等奖 |
6 | 2013 | 何雪梅 | 第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说课一等奖 |
7 | 2014 | 林秋菊 | 第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讲课二等奖 |
8 | 2014 | 陈旭 | 第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说课三等奖 |
9 | 2015 | 柳云霞 | 第三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讲课一等奖 |
10 | 2015 | 沈欣 | 第三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说课一等奖 |
11 | 2015 | 毕玉娟 | 第三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说课二等奖 |
12 | 2016 | 张雷 | 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讲课一等奖 |
13 | 2016 | 蒋若昕 | 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说课一等奖 |
14 | 2016 | 曾霞 | 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说课二等奖 |
15 | 2017 | 李书槐 | 第五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大赛讲课一等奖 |
16 | 2017 | 周燕 | 第五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大赛说课一等奖 |
17 | 2017 | 袁维 | 第五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大赛说课二等奖 |
18 | 2018 | 刘影 | 第六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大赛说课一等奖 |
19 | 2018 | 邓如意 | 第六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大赛说课一等奖 |
20 | 2018 | 邓宇 | 第六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大赛讲课三等奖 |
21 | 2019 | 沈新蕾 | 2019年大学生实践能力大赛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 学大赛二等奖 |
22 | 2019 | 丁凤媛 | 2019年大学生实践能力大赛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 学大赛一等奖 |
23 | 2019 | 王芳 | 2019年大学生实践能力大赛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 学大赛一等奖 |
24 | 2020 | 夏斯佳 | 首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 |
25 | 2020 | 陈泓佳 | 首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三等奖 |
26 | 2021 | 张萍 | 第二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 |
27 | 2021 | 陈嘉欣 | 第二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二等奖 |
28 | 2022 | 李跃 | “田家炳杯”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 |
29 | 2022 | 杨雨茜 | “田家炳杯”第八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 |
30 | 2023 | 莫佳鑫 | 第三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 |
31 | 2023 | 李芷涵 | 第三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二等奖 |
32 | 2013 | 廖扬 | 首届四川省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 |
33 | 2013 | 林秋菊 | 首届四川省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责三等奖 |
34 | 2014 | 曾真 | 第二届四川省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责二等奖 |
35 | 2015 | 卞雪 | 第三届四川省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 |
36 | 2016 | 胡瑜 | 第四届四川省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 |
37 | 2017 | 陈柯剑 | 第五届四川省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 |
38 | 2018 | 吴怡婷 | 第六届四川省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赛三等奖 |
39 | 2019 | 杜娇 | 第七届四川省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责二等奖 |
40 | 2020 | 何金泽 | 第八届四川省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 |
41 | 2021 | 方雯 | 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
42 | 2022 | 燕郡 | 首届“川渝杯”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
43 | 2022 | 李艳凌 | 首届“川渝杯”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 |
44 | 2023 | 廖新宇 | “川渝杯”第二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
45 | 2023 | 张子诚 | “川渝杯”第二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
表9 近四年在校学生获得的其他奖项(国家级、省部级)
序号 | 学号 | 姓名 | 竞赛名称 | 获奖时间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1 | 2020040404 | 陈嘉玲 | “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 | 2022 | 国家级 | 一等奖 |
2 | 2021040234 | 谢诗雨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2022 | 国家级 | 一等奖 |
3 | 2021040228 | 宋雯杰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2022 | 国家级 | 二等奖 |
4 | 2021040232 | 温慧敏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2022 | 国家级 | 二等奖 |
5 | 2021040331 | 王照涵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2022 | 国家级 | 三等奖 |
6 | 2018040442 | 孟露洁 | 2020年第二届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活动 | 2020 | 省部级 | 三等奖 |
7 | 2018040217 | 李心旭 | 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赛 | 2020 | 省部级 | 三等奖 |
8 | 2018040207 | 丁玉岚 | 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赛 | 2020 | 省部级 | 三等奖 |
9 | 2018040244 | 王沁玥 | 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赛 | 2020 | 省部级 | 三等奖 |
10 | 2019040107 | 方永森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四川赛区 | 2021 | 省部级 | 二等奖 |
11 | 2019040247 | 徐采遥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四川赛区 | 2021 | 省部级 | 三等奖 |
12 | 2020040404 | 陈嘉玲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四川赛区 | 2021 | 省部级 | 一等奖 |
13 | 2019040846 | 唐榕膛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 2020 | 省部级 | 二等奖 |
14 | 2019040528 | 王嘉俊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 2020 | 省部级 | 二等奖 |
15 | 2019040549 | 朱亚芝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 2020 | 省部级 | 二等奖 |
16 | 2018040457 | 王越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线路类 | 2020 | 省部级 | 二等奖 |
17 | 2020010737 | 唐欣悦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 2022 | 省部级 | 二等奖 |
18 | 2021040438 | 伍文清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 2022 | 省部级 | 二等奖 |
19 | 2021040606 | 黄莉萍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 2022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 | 2021040607 | 黄文铭 | 第十ニ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 2022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1 | 2021040609 | 黄子鸥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 2022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2 | 2021040628 | 罗欣玥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 2022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3 | 2021040756 | 张译文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 2022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4 | 2019190947 | 张扬 | 四川省首届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 2022 | 省部级 | 金奖 |
25 | 2020120317 | 李筱媛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2022 | 省部级 | 金奖 |
26 | 2020120317 | 李筱媛 | 四川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2022 | 省部级 | 金奖 |
27 | 2019190947 | 张扬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 | 2022 | 省部级 | 铜奖 |
28 | 2021100207 | 甘若涵 | 四川省南边文化艺术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大赛 | 2022 | 省部级 | 一等奖 |
2023年11月,2020级历史学专业学生李腾达参加华东师大主办的第二届“大夏”全国政治学本科生论坛,其提交的论文获得优秀奖,这种跨学科获奖是很不容易的。2023年6月,2022届学生王佳的毕业论文在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抽检中被认定为优秀毕业论文。
图29 2020级学生李腾达荣获第二届“大夏”全国政治学本科生论坛优秀奖
图30 王佳同学的论文在省级抽检中被认定为优秀毕业论文
根据2022年《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生社会评价调研报告》,“同行对我校历史学专业毕业生教学能力的满意度为98.25%,其中‘很满意’占比57.02%”。本专业突出的师范特色在培养目标中(“具有扎实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学生毕业就业状况良好。2022、2023届各专业就业率见表2。
表10 2022、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一览表
序号 | 年级 | 专业名称 | 应届毕业生数 | 应届生中未按时毕业数 | 毕业率(%) | 学位授予数 | 学位授予率(%) | 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 | 初次就业率(%) |
1 | 2022届 | 旅游管理 | 68 | 1 | 98.55 | 65 | 95.59 | 61 | 89.71 |
2 | 酒店管理 | 44 | 1 | 97.78 | 43 | 97.73 | 41 | 93.18 | |
3 | 历史学 | 256 | 0 | 100 | 252 | 98.44 | 243 | 94.92 | |
4 | 2023届 | 旅游管理 | 62 | 0 | 100 | 58 | 93.55 | 56 | 90.32 |
5 | 酒店管理 | 29 | 0 | 100 | 29 | 100 | 28 | 96.50 | |
6 | 历史学 | 273 | 0 | 100 | 271 | 99.27 | 250 | 91.58 |
(二)众多优秀校友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
历届毕业生大多在毕业五年左右成长为单位业务骨干,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评价毕业生学科素养好、培育潜力大,这是长期坚持学术型人才培养,协同推进大学与中学历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成果。
毕业生中已经涌现出许多优秀校友,如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游彪,安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国宜,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振之等为代表的高校知名校友,以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上海市政协党组副书记陈通,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泉,四川省阿坝州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宋骥为代表的政界校友,以“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十大最美乡村教师”获得者王利群,四川“万人计划”天府名师刘松柏,高考命题专家、优秀历史教研员黄勇、余朝元,知名中学教师梁晓东、朱宏辉、黄明建、张力生、廖静萍、陈子斌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基础教育界校友,以成都腾铭惠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家源、成都意道旅游策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兰永强为代表的企业界校友。
2021年12月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优质课展评活动的13位选手中,有5位优秀校友蒋若昕(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刘婷(德阳市广汉金雁中学)、朱玉萍(自贡市富顺县第二中学)荣获一等奖,李英豪(攀枝花市第三中学)、赵琼(雅安中学)荣获二等奖。
成都市中学历史教学比赛最高水平、最权威的 “蜀都杯”历史赛课为例,从2016年到2023年,在成都“蜀都杯”竞赛获奖人数有50余人,其中初中组比赛获特等奖12次、一等奖16次、二等奖6次;高中组比赛获特等奖4次、一等奖7次、二等奖8次。校友获奖人数位列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第一。
优秀校友的迅速成长是学院教学改革、重视师范教育、积极推进历史学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建设和师范专业认证所结的硕果。
图31 校友刘影、胡瑜、周燕、鲁筱、瞿梁梁、熊宗惠荣获“蜀都杯”特等奖、一等奖照片或证书
表11 2016-2023成都区域校友“蜀都杯”获奖情况
序号 | 校友姓名 | 毕业时间 | 工作单位 | 获奖时间 | 获奖组别 | 获奖等级 |
1 | 何雪梅 | 2014届 | 四川师大附中 | 2016年 | 初中 | 特等奖 |
2 | 明丽琼 | 2011届 | 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 2016年 | 初中 | 特等奖 |
3 | 陈小燕 | 2007届 | 成都市石室蜀都中学 | 2016年 | 初中 | 特等奖 |
4 | 张婷婷 | 2009届 | 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 | 2016年 | 初中 | 特等奖 |
5 | 任丽娟 | 2009届 | 成都市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 | 2016年 | 初中 | 特等奖 |
6 | 张维 | 2015届 | 彭州中学实验学校 | 2016年 | 初中 | 一等奖 |
7 | 羊霞 | 2009届 | 树德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 | 2016年 | 初中 | —等奖 |
8 | 袁明远 | 2011届 | 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 2016年 | 初中 | 一等奖 |
9 | 李彦梅 | 2006届 |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二中学 | 2016年 | 初中 | 一等奖 |
10 | 高久红 | 2012届 | 成都市温江中学国际部学校 | 2016年 | 初中 | 一等奖 |
11 | 杨琳 | 2015届 | 成都市武侯区机投中学 | 2016年 | 初中 | 一等奖 |
12 | 曾真 | 2015届 |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北城分校 | 2016年 | 初中 | 一等奖 |
13 | 周晓容 | 2008届 | 成都市郫县花园学校 | 2016年 | 初中 | 一等奖 |
14 | 王茜 | 2012届 | 成都市新都蜀龙学校 | 2016年 | 初中 | —等奖 |
15 | 张干华 | 2013届 | 成都市新都东湖中学 | 2016年 | 初中 | 一等奖 |
16 | 余红 | 2006届 | 成都市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 2016年 | 初中 | 二等奖 |
17 | 谢芸 | 2006届 | 成都市川化中学 | 2016年 | 初中 | 二等奖 |
18 | 杜彬 | 2014届 |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 2016年 | 高中 | 特等奖 |
19 | 郭莉 | 2015届 | 四川省温江中学 | 2016年 | 高中 | 一等奖 |
20 | 黄梅 | 2007届 | 成都市郫县第二中学 | 2016年 | 高中 | 一等奖 |
21 | 鲜文娟 | 2008届 | 成都市华阳中学 | 2016年 | 高中 | 一等奖 |
22 | 何紫慧 | 2008届 | 成都市新津中学 | 2016年 | 高中 | 一等奖 |
23 | 温倩 | 2012届 | 成都市新都一中 | 2016年 | 高中 | 二等奖 |
24 | 廖华 | 2006届 | 成都市彭州一中 | 2016年 | 高中 | 二等奖 |
25 | 柳云霞 | 2015届 |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 | 2018年 | 高中 | 一等奖 |
26 | 王阳 | 2017届 | 成都市天府师大一中 | 2019年 | 初中 | 特等奖 |
27 | 陈柯剑 | 2018届 | 成都二十中 | 2019年 | 初中 | 特等奖 |
28 | 张晓霞 | 2009届 | 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 2019年 | 初中 | 特等奖 |
29 | 向芯冉 | 2016届 | 七中育才学校 | 2019年 | 初中 | 特等奖 |
30 | 李书槐 | 2017届 |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 2019年 | 初中 | 特等奖 |
31 | 周明阳 | 2017届 | 成都市新都区旃檀中学 | 2019年 | 初中 | 一等奖 |
32 | 郑文 | 2012届 | 成都市蒲江中学实验学校 | 2019年 | 初中 | 一等奖 |
33 | 蒋若昕 | 2017届 |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 2020年 | 高中 | 特等奖 |
34 | 袁启春 | 2006届 | 成都南开为明学校 | 2020年 | 高中 | 二等奖 |
35 | 刘影 | 2018届 |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 | 2021年 | 初中 | 特等奖 |
36 | 张炜佳 | 2014届 | 师大一中龙泉校区 | 2021年 | 初中 | 一等奖 |
37 | 魏维 | 2015届 |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 | 2021年 | 初中 | 一等奖 |
38 | 江帆 | 2017届 | 成都市新都区毗河中学校 | 2021年 | 初中 | 二等奖 |
39 | 晋兆力 | 2018届 | 成都市金牛区协同外语学校 | 2021年 | 初中 | 二等奖 |
40 | 刘颖 | 2018届 | 四川省大邑中学 | 2021年 | 初中 | 二等奖 |
41 | 卢滢 | 2020届 |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 | 2021年 | 初中 | 二等奖 |
42 | 鲁筱 | 2012届 |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 | 2022年 | 高中 | 特等奖 |
43 | 周燕 | 2017届 |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外国语学校 | 2022年 | 高中 | 特等奖 |
44 | 瞿梁梁 | 2017届 | 成都市龙泉驿区东上高中 | 2022年 | 高中 | 一等奖 |
45 | 熊宗惠 | 2014届 |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 | 2022年 | 高中 | —等奖 |
46 | 田竟力 | 2015届 | 成都市成华区嘉祥外国语学校 | 2022年 | 高中 | 二等奖 |
47 | 张雅珩 | 2017届 | 成都崇州市怀远中学 | 2022年 | 高中 | 二等奖 |
48 | 康英 | 2020届 | 四川省大邑中学 | 2022年 | 高中 | 二等奖 |
49 | 曾真 | 2015届 | 彭州市嘉样外国语学校 | 2022年 | 高中 | 二等奖 |
50 | 任照 | 2013届 | 成都市城厢中学校 | 2022年 | 高中 | 二等奖 |
51 | 胡瑜 | 2017届 | 四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 | 2023年 | 初中 | 特等奖 |
52 | 杨玲玉 | 2014届 | 龙泉驿师上学校 | 2023年 | 初中 | 一等奖 |
53 | 魏维 | 2015届 |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 | 2023年 | 初中 | 一等奖 |
七十多年来,学院师生秉承“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弘扬“求真循理,慎思知明”的学风,形成了“温故求新,笃行致远”的院训与精诚实干、求真务实的院系文化。全院师生将坚持学生中心和教师主体理念,进一步狠抓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创建教学质量一流、科学研究有特色且在国内省属师范院校领先的教学研究型院系。
2024年3月1日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9天前 45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月前 87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月前 152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月前 100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月前 104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月前 156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4月前 156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7月前 245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7月前 424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7月前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