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 2021年项目申报公告
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本研究中心2021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现已开始,现将具体内容公布如下:
一、项目申报条件及选题范围
凡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均可申报。重点项目申请者应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且项目研究团队要求结构合理、稳定;一般项目申请者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青年项目的课题申请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得超过35周岁。
项目申报者应遵守承诺,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查实,如获立项的即予撤销,并取消以后申报资格。所选项目应有科学合理的研究团队和相关学科的研究基础,能发挥团队优势,能取得标志性成果。
申报年度内,项目申报人只能向本中心申报一个项目,非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组成员本年度最多参与本中心两个项目的申报。
中心接受带项目与经费进入中心立项,并将酌情适当给予经费补贴。中心接受个人或单位自筹经费申报的项目;批准立项的自筹经费项目,与经费资助项目实施相同的管理,结项条件与一般项目相同。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
1、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负责人;
2、在研本中心项目负责人;
3、申报内容已在各级各类机构立项、结项、认定成果。
申报者根据项目选题范围涉及申报项目的名称,申报具体项目选题范围如下:
1、中国近现代西南地区中共党史研究;
2、西藏和平解放研究;
3、中国近现代西南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4、中国近现代西南边疆开发与国家发展格局演变研究;
5、中国近现代西南县域政治研究;
6、西南少数民族抗战史研究
7、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重大疾疫及社会应对研究;
8、中国近现代西南民族地区卫生防疫研究;
9、中国近现代西南民族地区社会风俗文化变迁研究;
10、中国近现代西南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研究;
11、中国近现代西南学术与学人研究;
12、中国近现代西南公私文献整理与区域社会研究;
13、中国近现代西南方志与社会变迁研究。
*通常情况下,申报指南范围以外的课题不受理
*本中心不支持重复研究,现将本中心历年已立项项目介绍如下:
二、资助类别及结题要求
本年度设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自筹项目四类。
重点项目。资助额度1.5万元∕项。
结项要求:以专著形式结题者,要求提供查新检测报告(重复率不得超过15%),且在显著位置标注本项目来源、项目编号和名称,通过课题结项后方能出版;以论文形式结题者,需在CSSCI类期刊(正刊,非增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正刊,非增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
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资助额度0.6万元∕项。
结项要求:以专著形式结题者,要求提供查新检测报告(重复率不得超过15%),且在显著位置标注本项目来源、项目编号和名称,通过课题结项后方能出版;以论文形式结题,需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正刊,非增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
自筹项目。
结项要求与一般项目同。本中心设立自筹项目,欢迎带课题入中心,或者自筹经费申报项目,发表成果标注中心项目及课题编号者,中心将给予一定奖励。
有下列情况之一可直接结项:
研究成果被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教育部《专家建议》、省规划办《重要成果专报》采纳或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自筹经费项目立项后研究时限一般为两年,最长不超过三年,鼓励提前完成,鼓励以已完成或接近完成的优秀成果申报。
专著、论文等研究成果必须与课题主题有较高的相关度且在显著位置标注“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并注明课题编号和名称,未标注的,不能作为结题依据。
三、受理时间及要求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即开始受理申报书。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自筹经费项目截止日期为2021年4月30日。申报者须提交申报书电子文档一份,发送至:xnqyzzysh@163.com。项目评审结束后,本中心将及时公布评审结果,同时会联系立项项目的负责人,请负责人配合完成提交纸本申报书等后续工作。后续工作全部完成后,方能正式立项。
中心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邮政编码610068。
联系人:朱老师,手机号18602859517。
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
2021年1月19日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版权所有: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管理入口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田家炳楼十楼 电话:028-84760823 传真:028-84760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