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张晓川副研究员出席“中国史青年工作坊”并发表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9月29日
  查看:1942
  来源:

2018年7月14-15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区域历史与边疆学”研究群举办了“中国史青年工作坊(第一期)”。本次工作坊召集两岸十余位学者共聚成都,一起就“政治与社会”主题展开中国史的跨时段学术交流与讨论。

我院青年教师、历史学博士张晓川副研究员应邀参加“工作坊”并报告论文。张晓川老师在《清议与实务:光绪初年的吴大澂》一文中,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了吴大澂这样一个以书画、金石见长的清流官员,其仕途中的种种值得关注的特点。从吴大澂的履历来看,在同治年间,他先是考中进士,点翰林,三年散馆后授编修,视学陕甘,大抵不出传统正途出身者的基本仕进路线。可到了光绪初年,吴大澂则没有循例在翰詹清班缓慢地磨勘升转,通过出外历练,走上了一条不怎么常规的仕途。这反映出太平天国战争所带来的行政制度、惯例变化和同光年间的政治氛围。譬如,京官尤其是清贵不能随便奏调和出京,这一惯例在咸丰年间因大量办理团练而被打破;又如,由于太平天国战争影响,保举和军功的泛滥,入督抚幕或随之办事,成为了官员快速晋升的终南捷径。张晓川认为,以往的认识和研究中,无论褒贬态度,往往有一种倾向,即更多地从抗拒、排斥洋务、实务的角度,看待清流。此种倾向在近来的一些研究中得到了纠正,这有助于正视清流与洋务,以及所谓两派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吴大澂本人而言,其多个面相,恰好就映证了这样的观点:他虽为清流,但乐于创办实务,且与李鸿章等洋务派人物还保持了友好的关系。

据悉,第一期“中国史青年工作坊”吸引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台湾大学、“中研院”史语所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青年史学工作者的积极参加。会议随后展开的综合讨论部分,与会学者各抒己见,机锋往来,才辩纵横,不断深化本次工作坊的讨论成果。虽然在学术上或有不同的见解,但正是坦诚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认识,也促进了对本次主题“政治与社会”的反思。

上海“澎湃新闻”对本期工作坊十分重视,作了长篇通讯报道,并由知名新闻记者郑诗亮先生采写。郑诗亮先生十分熟悉学界动态,曾采访周景良、赵珩、陈绛、吴欢等文化名家,在中华书局出版《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一书。

  【学院办公室  报导】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