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十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十名志愿者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协助其文创馆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型关卡型体验活动。
本年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围绕这一主题,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精心准备了精彩的活动与丰富的奖品。在“草堂·非遗传承人招募令”活动的五个关卡中,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志愿者们被分配到了签到、NPC角色、非遗老师助理、摄影助理等不同的工作岗位。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志愿者协助闯关者过关——他们为闯关者介绍剧情、与参与者进行互动、通知下一个闯关点等,直至闯关者成功向老师学习非遗文化。游客们不再如往常一般以观众的角度去简单了解非遗文化,而是以体验者的身份亲身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和感受我国的蜀绣、绵竹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了游客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
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年代里,人们或许都会遗忘一些久存于时光洪流中的文化传承。而在非遗日当天,一部分的非遗技艺又得以重新回到大家的视线中。来自2017级2班的一位志愿者在参加完此次活动后总结道:“我很幸运被分配到了协助非遗老师的志愿工作。老师们都非常出色,掌握了一门或多门值得全社会去传承的技艺。我也有幸目睹了部分制作过程,那些繁杂却不失巧艺的手法真是让人敬佩。”
本次非遗文化传承活动由成都杜甫草堂文创馆主办,共青团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协助举办。该活动不仅仅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更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传承中国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好机会。活动加深了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也为心系非遗文化的大众搭建起了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
(记者 何楠同学 撰稿)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