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文本细读、新学科介入、多维视角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军教授 唐史专题讲座纪要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5月23日
  查看:37
  来源:


2023年5月18日19时,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军教授莅临狮山为我院师生作题为《盖棺论未定:中兴观念与唐中宗历史定位之嬗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专门史虚拟教研室、学科建设“六定”专门史团队承办,学院副院长马磊副教授主持,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师范学院的师友以及我院师生聆听了讲座。

图片6.png

李军教授由川大博物馆所藏“邛崃出土龙兴寺造像”引出历史的三个面向,即真实的历史、史书记载的历史和研究者所认知的历史,指出对于唐史研究而言,需要克服三个障碍,一为史书记载的矛盾与舛误,二为史官对历史现象的主观解读,三为史官刻意的虚构与建构。李教授以唐中宗的形象及历史定位的变化为例来示范唐史研究的做法,首先梳理了史书中记载的唐中宗的荒唐形象和中宗的若干荒唐事迹,中宗通过张柬之等五人发动的神龙政变,得以在神龙元年正月丙午(二十五日)重新登基,中宗“复国号,依旧为唐”,置中兴寺和中兴观,形成中兴之局面。但不到三年,中宗即颁《不许言中兴敕》,禁言中兴,所建之中兴寺观改名为龙兴寺观。与神龙功臣的希望不同,中宗虽宣扬中兴,但却无意清除武周残余势力,“中兴”之辞失去了否定武周政权的本意。中宗有意继承武周的政治遗产,肯定了“周唐一统”的主张,不承认李唐国祚中断,将自己的复位及兴复李唐解读为“继统”于武则天,从而完成了对于自身中兴之主身份的否定。

图片7.png

中宗驾崩之后,通过唐隆政变登基的睿宗显示出与武氏决裂的态度,传递出睿宗君臣重新将中宗塑造为中兴之君的意志。玄宗朝建构了“神龙中兴”的叙事,隐藏两重含义:其一,中宗中兴是不完全的中兴,因为中宗的景龙年间被排除在中兴时代之外;其二,中宗仰赖神龙功臣才得以实现中兴,神龙功臣成为中兴的主导者,中宗在重建李唐国祚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被有意忽视,中宗之于中兴作用被进一步弱化。与玄宗朝有意贬低中宗的意图不同,德宗等朝宣扬神龙功臣的目的应为了强化臣民的忠节意识,从而激励当朝臣民致力于本朝中兴的实现。宪宗朝将中宗迁出太庙,保留宪宗六世祖睿宗的神主,朝臣增加了中兴之主成立的限定条件(非我失之,自我复之),对中兴标准进行更为彻底的调整(微而后兴,衰而复盛),中宗中兴之主地位再度丧失,在官方认可的范围里其只剩下反正之君的身份。虽然唐末五代中兴标准得以回归,但后晋及北宋史臣已不再承认中宗中兴之君的身份,元和年间所形成的无中兴之君、有中兴之臣的表述模式得以延续。

图片8.png 

李军教授以丰富的史料和细致入微的考证分析追溯了唐中宗“中兴之主”形象的几番变化,体现出历史研究中文本细读的看家本领和多维视角的转换。现场师生与李教授就宣宗朝三州七关及河湟之地的收复、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合葬乾陵、上官婉儿等唐人墓志文献与正史文献的相异之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图片9.png

本次讲座导入史学研究范式的思考,即“三三”模式,并分别从聚焦于唐代的历史事件、人物与影响整个历史进程的气候问题加以佐证,进而循序阐释唐中宗中兴前后政治运作与记录,为与会师生认知历史表述、真相与唐中宗历史地位衍变提供了细腻、严密逻辑与详实论证,为同学们习读唐史提供新的认知与思路。

 

 

撰稿:韩涛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