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四川师范大学2025年度“学科教学论学术活动月”期间,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11-12月举办了系列学术活动。今天举行的是系列活动之一,由广元市教育领军人才工作室领衔人、高级教师刘光勇老师于11月13日所作的题为《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中学历史教师何为?》的专题讲座。
11月13日下午,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2教101教室,刘光勇以 “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中学历史教师何为?” 为主题,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及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开展专题讲座。刘光勇围绕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背景、中学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缺失的原因、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及其教学实践路径四个维度与同学们展开深入交流。本次讲座由我院历史教育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利娟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刘光勇紧扣政策与时代背景,点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紧迫性。此外,他分析了AI浪潮的冲击、“减负”政策下学生作业超量与学习浅表化问题,以及新高考的“转向”等,让学子深刻认识到未来教学需聚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其次,在解读“历史思维”核心内涵时,刘光勇通过理论阐释与真题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抽象概念具象化。他指出,高考通过创设真实、开放、复杂的情境,重点考查学生运用高阶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刘老师结合唐代宗教政策演变、西汉学术思想特征、安史之乱后藩镇情况等高考真题,直观展示了历史思维能力在解题中的应用,说明了高考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导向。
最后,围绕“未来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这一关键问题,刘光勇提出“加减并举”的实践策略。在“减法”方面,他强调应减“冗余内容”、减“机械重复”、减“无效刷题”、减“过度讲述”、减“史料堆砌”、减PPT数量和笔记内容及减“胜负心”。在“加法”方面,则需增强教学趣味性、加大必备知识教学、重视学法指导、进行整体建构以促进历史知识的结构化及实现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结构化。讲座尾声,刘光勇寄语在座学子:应确立正确价值观、保持主体自觉、从史学和教育学经典中汲取智慧、不断拓宽视野、坚守教育初心,以自身思维品质引领学生成长。


本次专题讲座内容翔实、逻辑清晰,刘光勇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与政策要求,为在座学子指明了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讲座引发了在场学子的兴趣与思考,同学们围绕“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地”等问题踊跃提问,刘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参会学子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对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认知,更明确了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为即将开启的教育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附:刘光勇老师系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教材审定与考试命题专家库成员、广元市兼职教研员、广元市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元市教育领军人才工作室领衔人。长期负责广元市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与审核工作。)
图文:何 苗
初审:张利娟
复审:黄天华
终审:陈 波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