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旺,男,1968年生,四川平昌人,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乡村旅游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北京农业大学园林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文化和旅游部智库专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外聘导师,四川省文旅厅A级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休闲农业协会专家顾问,成都市标准化委员会专家顾问,遂宁市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近年来完成国家级、省部级旅游类基础研究课题10余项,主持100余项旅游规划项目,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旅游学刊》、《旅游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2019年获文化与旅游部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
一、承担项目
1、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制度安排研究》,结题;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项目,《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双赢”的调控机制研究》(09XMZ059),结题;
3、2018年,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色林错国家公园自然与人文生态价值评估》,结题;
4、2020年,四川省科技厅项目《面向文化与旅游的资源库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在研;
5、2020年,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札达国家公园自然与人文生态价值评估》,结题;
6、2021年,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公园自然与人文生态价值评估》,在研。
二、出版图书
1、《现代性与乡土性的博弈——民族社区旅游发展困境的理论透视》,合著,科学出版社,2018年
2、《四川乡村旅游创新案例》,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年
3、《乡村旅游 多业融合——台湾之石与大陆之玉》,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2020年
三、发表论文(凡未注明“合作”者均为独著)
1、《对构建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的探讨》(合作)《旅游学刊》,2002年,第4期
2、《北京市住宅区位空间特征研究》(合作),城市规划,2002年,第12期
3、《北京城市内部居住空间分布与居民居住空间偏好》(合作),地理研究,2003年,第6期
4、《旅游线路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合作),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6期
5、《西方城市居住区位决策与再选择模型的评述》(合作),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第1期
6、《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合作),人文地理,2004年,第3期
7、《遗产资源保护及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为研究》(合作),旅游学刊,2005年,第4期
8、《北京市城市内部居住环境的区位优势度研究》(合作),地理学报,2005年,第1期
9、《旅游资源保护的激励机制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2006年第1期
10、《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行为的微观机制研究》(合作),经济地理, 2006年第5期
11、《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旅游规划》(合作),2006年,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
12、《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公地悲剧”及其对策研究》(合作),开发研究,2008年,第1期
13、《文化权理论在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合作),旅游科学2008年 ,第2期
14、《旅游发展与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的制度分析》(合作),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第5期
15、《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困境: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
16、《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影响的乡土视野研究框架》(合作),经济地理,2011年,第6期
四、获奖情况
2019年获文化与旅游部专著类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

编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