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陈辉教授应邀赴德国奥格斯堡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9月21日
  查看:1471
  来源:

2018年6月30日至7月16日,应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的邀请,教育部、财政部“国培”项目入库专家、我院学术(教授)委员会主席、历史教育教研室主任陈辉教授赴德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在德国期间,陈辉教授与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教授、国际历史教学协会主席苏珊娜·波普教授,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夏洛特·比尔格哈默教授,德国德国柏林自由大学马丁·吕克教授,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米夏埃尔·沃布林博士等围绕“学校历史传授和公共历史传播”这一主题,就历史教育学体系的建构、中德历史教育的差异、全球史观点如何引入历史课堂、历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中德双方学者的座谈交流中,一方面对德国的学校体系和学校历史教育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就全球历史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基本达成共识。德国学者认为,以“历史思维”为中心建构历史教育方法与“历史课程的综合化”,是当前国际历史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强调消除民族之间的偏见与促进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是国际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培养反思性历史意识和批判性历史意识,是德国历史教育重要的责任。德国学者指出,德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强调以“历史意识”为中心,并从历史与社会两个维度,提出了历史意识主要包括时间意识、事实意识、历史性意识、政治意识、经济社会意识、认同意识与道德意识。德国历史教学提出五个维度的历史能力(即:学科能力、方法能力、评价能力、实践能力、叙述能力)和历史教学的六大原则(即:史料来源原则、联系当代原则、多重因果原则、多元视角原则、争议原则、视角转移原则)值得中国历史教育借鉴。由此,在如何理解历史知识的概念、21世纪的人类想要具备历史能力需要了解多少历史知识、历史课程是否可以缩减为一个进行批判性媒体分析和创造性媒体使用的场所、如何平衡学生的主观需求和社会的取向需求,以及理论实践一体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历史教师教育的各个阶段等问题上,中德两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与挑战。

在德国期间,陈辉教授还参观考察了德国的高级中学,观摩了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历史课程,分享了丹尼斯·罗德尔、安德烈亚斯·瓦格纳、菲利普·伯恩哈德等授课老师在历史课堂中“将声音如何引入历史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世界史和全球史引入历史课堂的不同方法”的理念与做法。通过与授课老师的历史课程研讨,了解到德国历史课程是以专题为主,教科书仅仅作为教师授课的基础材料。德国历史课程强调利用史料进行研习,教师在历史课堂中使用的研讨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搜集、独立编制设计而成。德国历史教师认为史料分析能为学生提供开放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德国各州的历史课程标准注重方法论,各年级学生逐步学习各种能力,循序渐进开展历史学习。德国历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通过比较多种史料和分析历史描述对历史进行诠释。学生理应审视彼此冲突的史料,认识史料的矛盾性,提升认识历史的视野与角度。中德两国历史教师认同教师理应避免照本宣科地灌输固定知识、历史教育需以公民教育作为定位等观点。

陈辉教授应邀赴德国奥格斯堡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旨在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四川师范大学与德国奥堡斯格大学在历史教育研究领域的相互合作与共同研讨,推动我校历史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德国的学术交流是短暂的,虽说难以做到窥探德国历史教育的全貌。但德国乃至欧洲的历史教育具有强烈的反思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然,究竟怎样的历史课,才能使学生成为能面向21世纪挑战的主人?怎样的历史课,才能推动学生人格的健全成长?怎样的历史课,才能推动跨越民族、文化、政治与社会边界的国际理解?这样的话题对中德历史教师来说,都是现实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学院历史教育教研室  报导)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