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日下午2:30分,江苏苏州吴县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博士张华中老师在6教117教室,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2018)”——示范性专职培训团队研修(高校和各级培训机构)历史班教研员组和中学组的学员,作了一场题为《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的专题讲座。
张华中老师讲座的主题,主要围绕解读核心素养进而延伸到对中学历史核心素养进行详尽的阐释和如何结合教学实际案例践行核心素养两大方面展开。
针对核心素养是什么?张华中老师从核心素养的来源谈起。他指出,在2002年,欧盟委员会在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进展报告中首次用“Key Competencies(核心素养)”代替“New Basic Skills”,并指出“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即关于核心素养的最初定义。此外,张华中老师引用了台湾学界对核心素养的界定: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并结合教育部颁布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定义: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张华中老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重新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自己的阐释,他指出:核心素养需从三个方面来说:从课程论来说,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从目的论来说,核心素养是全人教育;从方法论来说,核心素养是学科统领,从这三大方面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对核心素养的阐释落实到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上,即中学生为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核心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认同、尊重和融入历史的态度,具体而言即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针对这五大核心素养的践行问题,张华中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给出了详尽的教学案例。
关于时空观念,张华中老师落实到讲中国的版图中琉球的名字说起,从区分大琉球和小琉球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从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的视频培养学生的家国认同感;从举例中山装是否是孙中山创立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由对比分析兴中会和同盟会创办地点分别为美国和日本的原因阐释当时中国的封建根底的深厚;用一张“一休思考图”引出三民主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张华中老师所用课件素材丰富,动静效果完美融合,从学生学习兴趣和时政热点出发,把中学历史核心素养与历史实际教学高度契合,展现了中学历史教师教学高度与理论深度的风采,受到学员的一致赞许,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在专题讲座中,学员代表陈泽光进行总结发言并提问,指出张华中老师讲座的精彩绝伦,讲述内容有学有用,对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和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并就如何教、教什么以及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真正做到走进历史、升华现实、反思情感、教出历史的韵味等代表学员们提出了困惑。对此,张华中老师表示学生是鲜活、灵动的,要不断发掘学生的特质,从学生需要什么出发去成就学生,同时也要不忘塑造自己、提升自己。
【2017级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研究生 孙兴容 报道】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