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世界史2023级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日
  查看:95
  来源: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专业简介

(一) 专业代码

0603

(二) 硕士点负责人

毛丽娅

(三) 专业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是学校开办时间长、学科基础雄厚、师资力量强的本科专业。源于1946年川北农工学院哲史系,1952年院系调整,建立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2000年历史学专业成为省级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6年成为首批四川省特色专业,2009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世界史学科硕士点可溯自2003年中外关系史挂靠中国史硕士点招生,2006年世界史硕士点设立,2011年世界史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目前世界史学科有专门史(中外关系史方向)、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区域与国别史三个研究方向。既有传统优势的延伸,又有新领域的开拓,各研究方向重点明确,又交叉互补。依托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东南亚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等省级研究基地,中国与周边国家研究中心、世界发达国家历史研究中心两个校级平台,组建了中外关系与东西方交流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世界区域与国别史研究三个科研团队,形成了跨学科、多领域研究日本近代史、中外关系史、东西方交流史的优势。

世界史学科坚持立德树人,秉承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几代学者的建设发展,拥有一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专任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国内外影响力增强。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年会,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本学科毕业生大多已成为各地党政机关、教学科研机构和文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涌现出罗超、傅益东、徐会爱、涂玉梅、郭佳惠等众多青年学者、基础教育知名教师和企业高管。

(四) 研究方向

1.专门史(中外关系史方向)(Specialized World History)

本研究方向2003年在中国史之专门史硕士点下开始招收中外关系史方向硕士研究生,2011年成为世界史二级研究方向。具有良好的学术传统,注重中国与英美及周边国家关系史研究,突出中美关系史、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特色。

2.世界近现代史(Modern World History)

本研究方向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下设世界近现代政治史、世界近现代经济史、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近现代基督教史等研究方向。注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史研究,突出近代早期欧洲社会转型、冷战史研究特色。

3.世界区域与国别史(Regional and National Histories)

本研究方向202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依托我校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等学术平台,重点研究与我国利益攸关的世界各地区、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世界史研究中,突出日本史、英国史、美国史及国际关系史、东西方交流史研究特色。

(五) 学制

1.基本学制:3年

2.最长修业年限:5年

(六) 授予学位类别

本专业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

(七) 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掌握世界史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系统世界史专业知识和较高理论水平,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同时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基础教育、企业单位胜任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研究或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各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应较系统掌握本方向的专业知识,并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

2.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3.初步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本研究方向上能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能够运用相关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4.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初步具备书面、口头以及运用数字化媒体等技术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5.硕士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性,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并有一定的深度。

(八) 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由各研究方向导师具体负责,论文开题、论文预答辩由各研究方向导师团队集体指导。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引导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主导性和自觉性。

导师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硕士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和报告、学术研讨、社会实践和调查等活动,加强硕士研究生学术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导师要管教管导,做好硕士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协助院、职能部门处理硕士研究生的突发事件。

二、 先修课程

(一)世界通史

1.课程对象: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

2.考核方式及要求

可在入学前自学或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入校后书面测试,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二)中国通史

1.课程对象: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

2.考核方式及要求

可在入学前自学或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入校后书面测试,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三、课程设置计划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培养对象

(全体/所有方向)

公共必修课(学位课程)(全校统一开设,共6学分)

研究生院编号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一或二





全体

研究生院编号

研究生英语阅读与写作

3





全体

研究生院编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1





全体(四选一)

研究生院编号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研究生院编号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研究生院编号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平台课(学位课程)(学科统一开设,共11学分)

2107001

世界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2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02

世界史基本问题研究

2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03

外国史学名著研读

2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04

世界史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05

国际关系史

2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06

专业外语(英语)

2






全体/所有方向

(二选一)

2107007

专业外语(日语)

2






专业基础课(学位课程)(课程面向各研究方向开设,共8学分)

2107008

中外关系史专题

2






全体/专门史(中外关系史)方向

2107009

外国经济史专题

2






全体/专门史(中外关系史)方向

2107010

国际关系理论史

2






全体/专门史(中外关系史)方向

2107011

中西文化交流史

2






全体/专门史(中外关系史)方向

2107012

西方政治思想史

2






全体/世界近现代史方向

2107013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2






全体/世界近现代史方向

2107014

西方文明史专题

2






全体/世界近现代史方向

2107015

西方文化史

2






全体/世界近现代史方向

2107016

美国史专题

2






全体/世界区域与国别史方向

2107017

德国史专题

2






全体/世界区域与国别史方向

2107018

英国史专题

2






全体/世界区域与国别史方向

2107019

日本史专题

2






全体/世界区域与国别史方向

选修课(非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自选门数≧4,学分数≧4学分;公共选修课0-2学分)

2107020

近代初期欧洲社会转型研究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21

西方社会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22

世界近现代军事史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23

英国经济社会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24

近代日本西方交流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25

基督教思想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26

世界农业交流史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27

中日关系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28

中美关系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29

中德关系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30

中英关系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31

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研究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32

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研究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33

美印关系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2107034

美韩关系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2307051

中世纪欧洲政治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2307052

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史专题

1






全体/所有方向

研究生院编号

第二外语

1





全体

研究生院编号

研究生口语

1





全体

注:最低修业总学分数为29学分。

说明:

1.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程1学分,由培养单位自行选择在学科平台课或专业基础课模块中开设。除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程外,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共开设门数应≧4门,两类课程学分数之和应≧12分。

2. 课程编码: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由培养单位进行编号,且同一培养单位内课程编号不得重复。编号格式为:“两位年份(本次统一以21开头)+两位学院代码+三位课程序号”。示例:2101001,21指年份,01指马克思主义学院,001指第一门课。各学院代码见附件9。

 

 

 

 

 

 

 

 

 

 

 

 

 

四、培养环节

(一)学术活动

为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素养,研究生在读期间,应按要求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广泛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每位研究生参加学术研讨次数≥8次/每学年。主要形式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研究生学术年会、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结合导师课题需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每次活动要撰写学术活动报告,由导师进行考核,确定其成绩等级,其成绩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二)中期考核

1.中期考核时间:第三学期

2.中期考核方式及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核心课程学习后,对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进行中期考核,包括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查。采用硕士研究生自述及答辩,学位点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和所在培养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可在半年内重新进行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由所在培养单位报研究生院进行分流淘汰。

(三)开题

1.开题时间:第三学期

2.开题基本要求

在硕士研究生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后,组织研究生进行论文开题。研究生应在调研、查阅中外文献了解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申请开题。学位点召开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方式为答辩,开题专家由校内外专家组成,开题报告获得通过方可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如未能一次通过,可半年后再次申请开题。经开题通过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

(1)理论指导。学位论文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客观地考察、分析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问题;同时,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新问题的研究。

(2)选题恰当。学位论文的题目既应具有可行性,又必须有探索的理论与现实价值,研究的问题应大小适当,难易适中。

(3)学术创新。学位论文应通过自己探索,运用新的方法,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切忌重复前人的研究工作和已有的成果,严禁抄袭行为。

(4)内容翔实。学位论文一方面要有翔实的历史文献、考古、档案等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必须具有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做到寓论于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5)结构完整,逻辑严谨,格式规范,语言流畅,引文与注释等符合学术规范。

(四)预答辩

1.预答辩时间:第五学期

2.预答辩基本要求

在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写作后,组织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论文需由导师同意方可申请预答辩。预答辩分为学生陈述、专家评议及提问、学生答辩三个环节。预答辩专家由校内外专家组成。预答辩获得通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复制比检测、评阅、答辩等环节。预答辩未获得通过,可延期半年或一年预答辩,毕业答辩时间相应延期。

四、 毕业审核条件

研究生需达到本学科申请硕士学位最低学分要求、思想品德合格。通过毕业(学位)论文预答辩、复制比检测、送审、答辩等环节。

1.审核开题报告、课程成绩和学分。

2.组成预答辩专家组,开展预答辩,填写《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表》存档。

3.通过预答辩的学生经导师和学院同意,提交论文电子版到校学位办检测。

4.学位论文通过检测方可送外校专家评审;导师及学科点根据评阅专家的综合评阅意见决定是否进行答辩或再修改,如无异议,确定答辩时间进行答辩。论文未参加检测、未通过论文评审的研究生,不能进行答辩。

5.组织论文答辩,通过论文答辩后,学院审核研究生学位申请材料,召开分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议,并上报答辩结果及相关材料到校学位办。校学位办审核学位材料,审议通过后颁发学位证书,研究生授位信息上报备案,学位论文存档。

五、 学位授予条件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本学科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达到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数、思想品德合格,完成学位论文,且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经导师和学院学位委员会同意,组织学位论文查重、送审和答辩,通过送审者方可申请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根据学校相关要求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位本学科(方向)具有副高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得少于1人。申请人指导教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通过答辩者准予毕业并授予学位。

 

附录:

世界史专业

 

文献阅读目录

 

必读文献

 

1.[英]汤因比:《历史研究》,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2.[英]德兰迪、[英]伊辛主编:《历史社会学手册》,李霞、李恭忠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美]柯娇燕:《什么是全球史》,刘文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

5.[德]哈拉尔德·米勒:《文明的共存》,郦红、那滨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

6.[挪]托布约尔·克努成:《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余万里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7.[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法兰西的特性》,顾良、张泽乾译,商务印印书馆,2020年

8.[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

9.[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全三册),强朝晖、刘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10.[英]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薛力敏、林林译,新华出版社1985年

11.[英]阿萨·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陈叔平等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

12.[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全三册),张汇文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13.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14.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学林出版社,2003年

15.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8年修订

16.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

17.萧国亮、隋福名编著:《世界经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8.刘德斌:《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9.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1.徐新:《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2.沈之兴:《西方文化史》,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

23.杨生茂、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1-6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4.黄安年、任东来、杨玉圣:《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

25.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6.冯玮:《日本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

27.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全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

28.钱乘旦主编:《英帝国史》(全八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

29.阎照祥:《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

30.王章辉:《英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31.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2012年

32.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3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34.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35.刘培华:《近代中外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36.陶文钊:《中美关系史》(修订本)(1、2、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37.唐培吉主编:《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38.张忠绂:《中华民国外交史》,正中书局,1945年

39.孙乃民主编:《中日关系史》(1、2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40.马骏骐:《碰撞、交流:中外文化交流的轨迹和特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

41.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42.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

43.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

44.姚百慧、韩长青编:《英国与冷战起源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45.姚百慧:《世界史研究外文数据库指南》,世界知识出版社,2020年

46.张德明:《历史专业英语》,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47.沙露茵:《历史学专业英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8.H.B.Morse,Chronicle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 Oxford, 1926.

49.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 BDFA.

50.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US.

 

泛读文献

 

1.[英]W.C.丹皮尔:《科学史》,李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英]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

3.[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

4.[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

5.[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6.[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7.[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8.[英]洛克:《政府论》,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9.[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

10.[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

11.[英]赫德逊:《欧洲与中国》,李申等译,中华书局,1995年

12.[美]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姚曾廙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

13.[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上、下)》,许钧、钱林森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4.[英]伯尔考维茨:《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江载华、陈衍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15.[英]菲利浦·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1894-1900)》,胡滨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16.[美]柯伟林:《德国与中华民国》,陈谦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17.[德]利奇温:《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朱杰勤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

18.[葡]曾徳昭:《大中国志》,何高济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9.[美]费正清、[美]赖肖尔主编:《中国:传统与变革》,陈仲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

20.[法]安田朴、[法]谢和耐等:《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耿昇译,巴蜀书社,1993年。

21.[美]罗伯特·汉:《疾病与治疗:人类学怎么看》,禾木译,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

2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苏国勋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23.[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郭忠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

24.[美]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余新忠、毕会成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

25.[德]伊曼努尔·康德:《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李明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26.[英]保罗·科利尔:《资本主义的未来》(The Future of Capitalism),刘波译,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

27.[英]克里斯托弗·戴尔:《转型的时代:中世纪晚期英国的经济与社会》,莫玉梅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

28.[英]罗伯特·诺布尔·斯旺森:《欧洲的宗教与虔诚》,龙秀清、张日元译,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29.[英]狄金森:《十八世纪英国的大众政治》,陈晓律、宋涛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

30.[美]阿瑟·赫尔曼:《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启蒙编译所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

31.[英]琳达·科利:《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周玉鹏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

32.[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上下卷),姚曾廙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33.[英]肯尼思·摩根:《牛津英国通史》,王觉非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

34.[英]艾伦·麦克法兰:《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管可秾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

35.[美]费正清、邓嗣禹:《冲击与回应: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陈少卿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

36.[美]费正清编:《费正清文集:中国的思想与制度》,郭晓兵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

37.[美]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年)上》,牛贯杰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

38.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10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39.王绳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7世纪中叶-1945)》,法律出版社,1988年

40.刘绪贻:《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41.何顺果:《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42.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人民出版社,1991年

43.桂立:《苏美关系70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

44.崔丕:《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史探微》,中华书局,2002年

45.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46.陈乐民:《战后英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47.张锡昌、周剑卿:《战后法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

48.宋成有等:《战后日本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

49.刘景华:《外来因素与英国的崛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50.陈乐民:《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51.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52.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大学,2004年

53.张桂琳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

54.徐大同主编:《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

55.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56.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续编(从美国革命至20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7.庄锡昌:《西方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8.裔昭印、徐善伟、赵明歧:《世界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59.叶胜年:《西方文化史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60.阎宗临:《欧洲文化史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61.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62.侯建新:《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济南出版社,2001年

63.沈汉、刘新城:《英国议会政治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64.阎照祥:《英国贵族史》,人民出版社,2015年

65.杨杰:《从下往上看:英国农业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66.刘景华:《城市转型与英国的勃兴》,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年

67.王晓焰:《18-19世纪英国妇女地位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

68.曾亚英:《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中的单身妇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

69.陈晓律等:《英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70.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学林出版社,2005年

71.高德步:《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2.许晓光:《思想转型与社会近代化:日本近代早期非传统政治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73.刘新利:《德意志历史上的民族与宗教》,商务印书馆,2009年

74.吴友法:《冒险失败与崛起――二十世纪德意志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75.朱忠武、吴有法:《德国现代史1918-1945》,山东大学出版社,1986年

76.丁建弘、李霞:《德国文化:普鲁士精神和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77.郑寅达:《德国史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年

78.吴友法,黄正柏主编:《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79.许晓光:《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80.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81.王波:《20世纪美国重要历史文献导读》(英文读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82.刘德斌:《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专业英语选读》,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83.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

84.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

85.余绳武主编:《沙俄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78-1990 年

86.束世澂:《中英外交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

87.《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全六册),齐思和等整理,中华书局,1999年;《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全八册),中华书局整理,中华书局,1979年;《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全十册),李书源整理,中华书局,2008年。

88.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89.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7年

90.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

91.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63年

92.《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93.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三联书店,1965年

94.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三联书店,1979年

95.《清季外交史料》,中华书局,1980年

96.《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中华书局,1982年

87.《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中华书局,1982年

98.中国近代经济史料丛刊编委会:《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中华书局,1983年

99.中国近代经济史料丛刊编委会:《中国海关与缅藏问题》,中华书局,1983年

100.近代经济史料丛刊编委会主编:《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中华书局,1983年

101.《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

102.原祖杰:《进步与公正:美国早期的共和实验及其在工业化时代遭遇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

103.刘大年:《美国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51年104.卿汝楫:《美国侵华史》(上下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3、1956年105.钦本立:《美国经济侵华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4年106.复旦大学历史系:《沙俄侵华史》,上海人民出版,1975年107.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沙俄侵华史简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76年108.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科学出版社,2004年

109.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

110.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11.张箭:《新大陆农作物的传播和意义》,科学出版社,2014年

112.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

113.潘树林:《神人之间:激荡的文艺复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114.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5.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季:趋同与辨异》(上下册),商务印书馆,2012年

116.张箭:《航海、航路与地理发现研究论稿》,人民出版社,2018年

117.毛丽娅:《欧洲上古中世纪历史文化钩沉》,四川民族出版社,2019年

118.顾炜:《双重结构与俄罗斯的地区一体化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119.吴义雄:《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120.卜正民:《维梅尔的帽子:揭开十七世纪全球贸易的序幕》,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121.A. Williams, & M. Fulbrook. A Concise History of Germany. Modern Language Review, 87(4), 1992.

122.Bickers, Robert, and Howlett, Jonathan J., Britain and China, 1840-1970: Empire, Finance and War, New York: Routledge, 2016.123.Gaddis, John, Strategy of Containment: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Postwa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124.Greenwood, Sean, Britain and the Cold War, 1945-1991,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00.

125.J.W.Foster, American Diplomacy in the Orient. New York: Houghton, 1903.

126.J.R.M.Butler,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U.K.Military History, Grand Strategy, V.II, Rearmament Policy,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Books, 1971.

127.John Ehrman,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U.K.Military History, Grand strategy, V. V, August 1943 - September 1944,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Books, 1956.

128.John Ehrman,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U.K.Military History, Grand strategy, V. VI, Oct.1944-Aug.1945,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Books, 1956.

129.Kennedy, Paul, Strategy and Diplomacy, 1870-1945, Bucks: Fontana Paperbacks, 1983.

130.L.S.Stavrianos,The world since 1500:a global history,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 1988

131.L.S.Stavrianos,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132.M.J.Gibney,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in Post‐War Britain: the Institutional Origins of a Multicultural Nation. Journal of Refugee Studies, 15(4), 2002.

133.Michael Howard,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U.K.Military History, Grand strategy, V. III, Part 2, June 1941-- August 1942,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Books, 2 Parts, 1964.

134.Michael Howard,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U.K.Military History, Grand strategy, V. IV,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Books, 2016.

135.N.H. Gibbs,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U.K.Military History, Grand Strategy, V.I, Rearmament Policy,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Books, 1976.

136.Peden, G. C., Arms, Economics and British Strategy: From Dreadnoughts to Hydrogen Bomb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37.Spielvogel, Jackson J., Western Civilization: A Brief History,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 2006.

138.S.F.Wright, Hart and the Chinese Customs, Belfast: Mullan, 1950.139.Self, Robert, British Foreign and Defence Policy since 1945: Challenges and Dilemmas in a Changing World,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140.Turner, Michael J., Britain and the Worl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Ever Decreasing Circles, London: Continuum, 2010.

141.Westad, Odd Arne, Cold War and Revolution: Soviet-American Rivalr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4-1946,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142.Westad, Odd Arne, The Global Cold War: Third World Interventions and the Making of Our Tim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43.Wight, Martin, International Theory: The Three Traditions, Leicester: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6.

144.Woodward, Llewellyn, ed., British Foreign Polic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5 Volumes, London: HMSO, 1976.

145.Wight, Martin, Four Seminal Thinkers in International Theory: Machiavelli, Grotius, Kant, and Mazzini,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146. Zhang, Yongjin, China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since 1949: Alienation and Beyond, Oxford:St. Martin’s Press,1998.

 

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1.《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

2.《历史研究》,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

3.《历史评论》,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

4.《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

5.《世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

6.《美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华美国学会主办

7.《欧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主办

8.《德国研究》,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主办

9.《日本学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主办

10.《东北亚论坛》,吉林大学主办

11.《东南亚研究》,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办

12.《南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南亚学会主办

13.《南亚研究季刊》,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主办

14.《当代亚太》,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主办

15.《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

16.《俄罗斯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7.《拉丁美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

18.《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  

19.《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

20.《西亚非洲》,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主办

21.《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

22.《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

23.《经济社会史评论》,天津师范大学经济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

24.《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

25.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中国近代史》英文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

26.《抗日战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

27.《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山东大学主办

28.《国际汉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

29.《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年刊),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

30.《外国问题研究》(季刊),东北师范大学主办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