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与书香为伴 与智慧同行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举行历史教育学术沙龙活动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查看:43
  来源:

编者按: “立身以立学为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于2023年10月起举行历史教育学术沙龙活动,旨在帮助研究生组建学习型团队,营造更为浓厚的学术型学习氛围,促进研究生同伴互助式的专业成长。以下刊登的是该专业研究生近期举办的两次学术沙龙活动。

 

◆第一次学术沙龙活动

10月13日下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第一次学术沙龙活动在6教403教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刘杰同学主持,研究生导师陈德运老师,以及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共14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活动,黄培贤、曹姗姗、谭楚凡、刘杰、李昊分别作了分享。

黄培贤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统编教材中历史学科大概念提取与培养》,从选题缘由、大概念的内涵价值以及学术界对大概念的四点共识等部分展开。同学们对大概念提出了若干问题,比如大概念与核心概念的区别是什么,大概念与大单元的区别又是什么,黄培贤对同学们的疑惑一一进行了解答。

   图片5.png

曹姗姗同学分享了《Student Guide to Historical Thinking》这本书,书中对历史与思维的关系以及历史思维本身的概念进行了介绍,还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应用于历史研究。这本书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历史不是一系列的日期、名字和事件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陈老师提出了曹姗姗在翻译书籍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和同学们就如何翻译英文文献展开了讨论。

谭楚凡同学分享了自己近期阅读的五本书,第一本是李凯的《历史这样教》,这本书对历史师范生和一线历史教师都很受用,里面涉及到很多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第二本是课程教材研究所编的《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年研究丛书——历史卷》,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工具书。本书把每一年编订发行的书籍都做了介绍,通过目录可以看出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变化。第三本是陈旭麓的《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本书讲述了从明清时期到解放战争结束这三百年来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第四本是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从政府职权分配、考试与选举、赋税、国防与兵役四个方面横向对比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第五本是《中外历史一百讲》,本书集合了上海中学老师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教学时的一些心得,其目录根据中外历史纲要课程内容顺序进行编排,其中很多内容都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刘杰同学分享了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脉络化”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历史人物教学中的运用——以美国教学案例“脉络中的林肯”为例。这篇论文中的案例从新高考中对于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历史人物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国外历史人物教学案例、“脉络化”学习对历史人物教学的启发思考这四部分展开,向同学们论述了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脉络化”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李昊同学围绕什么是文献综述、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分类、系统性综述是什么、系统性综述如何写五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了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写法。李昊同学还现场给同学们操作了如何进行文献的检索与可视化分析,对同学们以后查找论文、写文献综述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位同学分享完以后,陈德运老师对今天的学术沙龙进行了简单的点评,并让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同学们就如何阅读书籍、如何做读书笔记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此次学术沙龙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图片6.png


 

◆第二次学术沙龙活动

11月3日下午,在6教1002教室,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举行2023年秋季学期第二次历史教育学术沙龙活动,研一、研二和部分本科师范生共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以史料研读为主题,同学们围绕“史料搜集”“史料研读”“史料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心得体会。

在史料搜集方面,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搜集途径。主要有这几条路径,一是利用中学教科书中的史料;二是从历史书籍和报刊中搜集史料;三是根据著作的引注搜寻史料;四是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口述史料;五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史料。此外,同学们就搜集的史料是否与教学契合,也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作判断;二是要注重史料的权威性;三是在中学教学现有条件下,可以用好、深挖教材中的史料。由此要注意几点,一是不可盲目选择史料,二是切忌史料的随意堆砌与滥用;三是史料研读是达到核心素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也有学生认为,做伪、造假的史料若是教学设计精当,也可以培养中学生辨别史料真伪的能力。

在史料研读方面,大家分享了学界现有一些研究成果,认为大致存在三种研读取向。一是立足于史料,从文本要素的角度进行研读;二是侧重于研读,从语文阅读的角度进行研读;三是着眼于整体,从学科本身的角度进行研读。大家对史料研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这些取向各有优点,教学中可以按照各自情况来取舍和选择。

在史料使用方面,有同学认为史料使用不应该局限于文献史料,还可以使用图像史料、影像资料、口述史料等多种史料形式互相印证。同时要注意问题引导,形成问题链,层层递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掌握史料研读方法的目的。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特邀研究生导师陈德运老师参加。陈德运老师针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了评议和指导。同时,他建议同学们要把课标和课本吃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分享中收获知识,在思考中获得启发。

图片7.png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曹姗姗 贺攀 张改花  报道】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