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专家讲座 ▏张亚辉:文明之国家与自由之民族——吴文藻民族学思想解析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查看:8
  来源:

2024年11月12日16时,由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的狮山系列讲座在6教117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张亚辉教授作《文明之国家与自由之民族——吴文藻民族学思想解析》专题报告,由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红星央宗博士主持。讲座从“民族”“国家”之于现代性构建的学术背景和理论反思出发,梳理了中国知识分子探索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何以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思想争鸣,强调吴文藻的判断及燕京学派在民族学上的努力提供了一种基于国际视野的中国民族学的思想基础,即处理好非基督教背景下国家与民族的政治性、文明性和道德—情感内涵问题,是我们重新思考自身的开始。

本次讲座从“与国家主义的争论:尤其是对马志尼的分析”“对民族与国家的再界定”和“边政学与知识分子群体”三个方面具体展开。张亚辉教授以1924年关于民族与国家关系问题的争论为引,讨论了以李璜、曾琦为代表的醒狮派基于“仗着全民自家的力量”的国家主义立场,及吴文藻关于“国家乃民族与文化事业的地域性总和”的判断。张亚辉教授指出,吴文藻的国家概念和国家主义主张一方面接纳了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马志尼的国家理论,而强调国家的博爱情操和个人的爱国情感,认为国家的文明性来自个体对整个世界的伦理义务;另一方面,则看到了马志尼思想与但丁的紧密联系,而在西方大教会历史和新教改革中发现了一个外在于国家的伦理系统对于中国国家主义建设必要性和可能性。

接着,张亚辉教授进一步阐释了吴文藻对孙中山“民族”“国家”概念的驳斥,及吴氏对梁启超学说的扬弃和再界定。并通过回溯文艺复兴后国家向文明团体的转换机制和国家对人民的负债状态,将话题引向知识分子在国家文明事业中的担纲作用。张亚辉教授认为,吴文藻在《蒙古包》一文中便已萌发边政学建设的朴素思考,即知识作为一种现代性技术,能够以教育推动蒙民生活现代化,进而以现代的人民建设现代的国家。故吴文藻的边政学思考核心是如何培养理解边疆民族的国家建设人才,如何满足国家建设和文化传承对知识分子的双重期待。

最后,张亚辉教授再次总结了但丁、马志尼主张及“国家的奥秘之体”学说对吴文藻民族与国家思想的影响,并指出唯有走出“奥秘之体”在非西方世界投下的巨大阴影,才能突破以政治区分国家与民族且在一个国家内容纳多种民族的国家建设困境,而寻求对中国问题的再思考。

本次讲座得到了四川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四川省虚拟教研室“中国边疆民族共同体历史课程群”、四川师范大学学科六定团队“中国边疆史地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大力支持,和我校师生的热烈响应。讲座后,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本科生谷子恒、近代史教研室青年教师李宏旭先后向主讲人提问,互动积极、氛围颇佳。讲座最终在与会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撰稿:红星央宗

初审:马磊

                                            终审:杨国军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