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见习与研习是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根据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专业实践的有关教育见习与研习的规定,2024级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于2024年9-12月,分别前往四川师大附中、四川省双流中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观摩了在基地学校举行的“成都市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研究活动”“2024年成都市‘蜀都杯’高中历史优质课展评活动”“成都市锦江区初中历史新教材教学研究与实践暨2024年历史学科‘新锐问道’展评活动”。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分小组举行座谈,交流见习与研习的感悟与启迪,再由各小组推选代表分年级进行汇报,学位点负责人、导师陈辉教授分别予以点评。
●专业实践之一:观摩成都市“蜀都杯”高中历史教师优质课展评活动
2024年10月16-18日,2024级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前往四川省双流中学,观摩成都市“蜀都杯”高中历史教师优质课展评活动,返校后分组举行座谈交流,推选代表汇报了各自小组见习与研习的收获和体会。
▲赵丹(代表见习与研习第一小组汇报):通过本次对“蜀都杯”比赛的观摩,使我们小组对课程内容如何到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这一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必须在课程标准下用好教材。比如,在本次“蜀都杯”比赛中,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将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显性化,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列化的组织安排和再情境化处理。其次,要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核心素养导向、课程内容结构化这两大重要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在本次“蜀都杯”的比赛中,一些教师能够自觉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知晓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开展教学。因此,这也给予我们重大启示,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刻把握课标理念,采用恰当的活动方式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况月艳(代表见习与研习第二小组汇报):本次“蜀都杯”赛课中,参赛教师能结合学情与当下历史课程教学新要求,在高中课程内容本身史料颇多的情况下,尽可能在课堂中引入生动有趣的情境,充分贯彻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想要上好一堂历史课,首先必须重视对历史课程标准的解读,实现“依标教学”。历史课堂上应“以学生为本”,将眼神和注意力都放在学生身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在历史教学中,许多参赛教师采用了重构教材的方式,拟订一个核心主题,将教材内容围绕核心主题词重组,凸显课堂中的重难点。本次赛课的十堂优质课中大多课程内容属于世界史范畴,诸位参赛教师通过核心词的拟订与教材编排重组减少了学生对于世界史的畏难情绪,针对世界史范围广、时序纵横的情况,也有参赛教师采用提前预习导学案和时间排序的学习形式,这些授课形式都可以应用在实际教学当中。最后,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课堂氛围的渲染、学生接收知识的程度至关重要。作为未来的历史教师,应该在读研期间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磨炼教学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作好充分的准备。
▲陈津(代表见习与研习第三小组汇报):本次“蜀都杯”的参赛老师都很好地落实了“历史教学依‘标’据‘本’”的要求。所谓“标”即课程标准,“本”即统编教材。关于课程标准,教师应当整体把握课标要求。课标内容包括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标准、实施建议等,是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关注课标的“内容要求”外,还应关注到“教学提示”“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等等。关于统编教材,要全面分析教材,包括课文部分和课文辅助系统。课文辅助系统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单元导语、本课导语,还有各种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学习聚焦、学思之窗等等。事实上,现行使用的中学历史统编教材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少学生单是掌握教材本身就已经感到吃力。如果教师再盲目拓展课外材料,反而会增加学生压力,不利于知识点的学习和吸收,以及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本次“蜀都杯”赛课中,9号选手的教学设计就做到了充分利用教材,将教材内容经“二次加工”整合为教学内容,其教学使用的课件中的重要材料,基本来自教材本身,而这一点也得到了评委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钟福玉(代表见习与研习第四小组汇报):观摩学习成都“蜀都杯”高中历史教师优质课展评活动,我们小组感悟最深的是以下四点:(1)在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课程特有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价值,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培养创新型的学生。(2)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比如本次“蜀都杯”比赛中,参赛老师们做到了有效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问题。(3)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的匹配性。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避免“灌输式、填鸭式”教学。(4)教师要专注自身成长,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本次比赛中,大多数参赛老师都能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整合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采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在今后的研究生学习中,我们要多参加实践活动,积累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实践之二:观摩成都市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024年9月13日上午, 2024级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前往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观摩“成都市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研究活动”开展教育见习与研习。 观摩过程中,同学们认真撰写见习与研习听课记录,并互相交流所思所感,学习一线教师教学设计亮点,对其未来教师职业生涯做好教学技能准备。
研究生同学返校后,先举行小组座谈交流,再推选代表汇报了各自小组见习与研习的收获和体会。
▲汪雨珊(代表见习与研习第一小组汇报):此次见习与研习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我们要深入研读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教学中力求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重视教材对知识点的阐述,并注重结合各类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历史情境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第二,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史料的正确使用。史料的使用应当力求结合教学内容,并注重史料选择的严谨性,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提升的目的。第三,教师应依标教学。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就要确定达到的核心素养目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历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要求。
▲任瑶(代表见习与研习第二小组汇报):四位老师节选高中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的内容向我们分享教学设计,从各位老师选择的内容来看,均是教学难度较大的内容。其中,严书月老师分析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时,紧扣“依标教学”宗旨,在如今学生面对选必教材知识面广、教师面对选必教材内容陌生的情况下,提出教学侧重点进行转变的思路——夯实基础、重视教材、提供“脚手架”。即要紧抓必备知识和核心素养,吃透教材本身的材料、谨慎进行大幅度的教材整合,少量重组、温故知新,提供历史情境、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这为我们今后日常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另外,饶媛老师分析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时,在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能抓住本课重难点,这为我们在教学中创新教学形式提供了可学习的经验。
▲杨馨怡(代表见习与研习第三小组汇报):本次见习与研习,听了4位老师的分享,在进行教学设计方面给了我们一些的启示:第一,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应当确定教学立意。教学立意是一节课的“魂”,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也是教学目标应当围绕的核心。教学立意的确定应该先看课程标准内容要求部分对本课的要求,看教材单元导语,以此确定单元大概念,明确单元价值导向。然后,再看课时当中“学习聚焦”等功能性栏目,寻找高频词汇,从而把握课时重点内容,确定课时大概念及课时价值导向,即可确定教学立意。第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具体的学情。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第三,关于教学材料的使用和教材内容的整合。“夯实基础、重视教材”,即教师要重点吃透教材当中的材料,而且要尽量谨慎地大幅度整合教材内容。第四,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指导教学的理念,还是具体的教学过程,都要做到“论从史出”,即材料、说法要有依据、有出处,不能凭空捏造。
▲郑爽(代表见习与研习第四小组汇报):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由四名教师进行说课展示,为在场学习者提供了针对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设计。选择性必修统编后难度增加,知识系统化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提高。所以需要探讨和研究。观摩了四名老师对教学设计的说课,深刻地意识到课程内容的繁多和深奥。知识之间逻辑接连紧密,学生不熟悉的概念多,时间跨度大。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要重视对课标的把握,精简教学内容,把握好重难点的内容分配。一定要结合学生学情。在教学环节上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先提取信息、概括现象、分析原因,最后揭示本质。层层深入,带着学生慢慢进入学习状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适当采用历史情景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发展的线索,完成对问题的探讨,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要与时代价值相符合,体现现代价值认同。
●专业实践之三:观摩成都市锦江区初中历史新教材教学研究与实践暨2024年历史学科“新锐问道”展评活动
2024年11月22日上午,参加见习与研习的2024级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观摩了杨楚怡、李婉婷、向露三位青年教师的授课。他们分别对初中历史新教材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进行教学。三位老师以精巧的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活动的组织,且善用AI技术、“青鹿纸笔”等数字化工具开展教学,展现了三堂精彩的现场授课。课后,现场听课的老师和评委代表针对三位老师的教学进行点评和分享。
观摩过程中,同学们专注听课,认真撰写听课记录,学习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和授课技巧,并在现场互相交流所思所感。
以下为各自小组推选的代表汇报发言摘录。
▲赵丹(代表见习与研习第一小组汇报):本次见习与研习专业实践活动让我们小组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史料运用得当,学生参与度较高。这三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了大量文字史料、图片史料乃至AI复原技术的运用,通过这些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乃至运用知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第二,教师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每位教师在最后的结尾部分,都通过联系时事来升华主体,将家国情怀素养孕育到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得到润物细无声的培育。第三,课堂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设计了小组讨论、抽签答题、绘画还原历史场景的教学方式,让历史课堂变的生动热闹起来,值得我们去学习。第四,利用智慧纸笔促进教学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精准实现因材施教。
▲肖礼涵(代表见习与研习第二小组汇报):我们小组观摩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的“新锐问道”比赛,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这场比赛不仅展现了三位年轻教师的教学风采,更是一次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深刻碰撞。三位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长河。尤其是一位老师巧妙运用AI技术复原汉景帝,将“文景之治”的历史情境生动再现,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辉煌的历史时期。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感知,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兴趣,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条理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知识要点。通过观摩,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智慧的启迪。这次比赛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历史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的需求。
▲何杭承(代表见习与研习第三小组汇报):我们有幸到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对成都市锦江区“新锐问道”(历史组)课堂教学比赛进行见习与研习,几位老师的精彩课堂表现让我们收获颇多:第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三位老师都恰倒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第二位老师在讲“文景之治”时运用了最新的AI生成视频技术,让人耳目一新,赛后评委对于AI视频的不足之处的点评也提醒了我们在使用新技术进行教学时应当多加注意,要合理运用。第二,和谐的教学互动。比赛中三位教师非常尊重学生,学生发言时,能认真倾听;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到位时,总是耐心引导,以鼓励地话语进行启发。每位同学发言后,都能比较恰当地评价,如:“你说得真好”、“你表现得真棒”等,学生听了这些话,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更容易保持学习兴趣。第三,出色的教学设计。从见习与研习中可以看出,教学设计都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每堂课都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思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何文宇(代表见习与研习第四小组汇报):见习与研习青年老师对新版初中历史的公开课,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的PPT的制作都很精美,在讲述中还配置了音乐,增加了学生的投入感。在公开课上使用了先进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比如智慧课堂的使用,可以及时监控到每一位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进度。可以照顾到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感受,及时指导学生学习。还有使用AI技术还原历史人物,用历史人物的“口吻”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缩短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时空差距。在教授的过程中,还注重留出学生自己消化新知识的时间。有时间轴的填空来联系新知识,为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加印象。在公开课的展示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授课教师对新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贯彻了“依标教学”“据本施教”的理念。
通过本次专业实践,使2024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的研究生们不仅再次感受到了真实课堂的魅力及一线教师们的教学风采,也通过真实的课堂教学学习到了如何精巧的教学设计、前沿的教学方法,汲取了一些典型经验,这是对其未来教师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准备。
撰稿:谭警富 杨馨怡
初审:陈辉
终审:杨国军
版权所有: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管理入口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田家炳楼十楼 电话:028-84760823 传真:028-84760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