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3月16日至18日,“博物馆与中学历史教育协同育人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来自全国75所中学、7家博物馆代表及相关学者共计126人参会。在陈辉教授的指导下,我校优秀校友、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高久红老师以文参会,应邀在会上以《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博物馆教育与历史教育协同育人路径》为题,分享交流了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人文考古社”社团在整合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以及开展多元的主题活动中所形成的“研-探-创-传”一体化协同路径的典型经验。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教育国际协同研究中心、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西安高新一中实验中学承办,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协办,其研讨主题为“博物馆与中学历史教育协同育人方式优化 ”,来自全国75所中学、7家博物馆代表及相关学者共计126人参会代表共襄盛举。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高校学者专家、全国中学教师代表和博物馆学者分别作了专业报告,为充分发挥博物馆与历史教育在阐释中华文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合力,拓展推进中华文明内涵和精神的深入研究与阐释助力。


在陈辉教授指导下,我校优秀校友、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人文考古社”社团负责人兼指导教师、高级教师高久红校友以文参会,应邀在会上作了题为《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博物馆教育与历史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的专题分享。在发言中,她立足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人文考古社”自身特色发展的实践,分享了社团在整合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以及开展多元的主题活动中所形成的“研-探-创-传”一体化协同路径。该路径体现了以棠外人“文考古社”为代表的中学考古社团在馆校合作中资源互补与活动创新,以及重构“教育-文化-社会”的关系网络的多维价值,为馆校协同育人提供了有效的、可借鉴的可持续范式。


据悉,毕业于我校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的研究生高久红校友在中学长期致力于静态的博物馆资源转型为动态的教育资源的实践探索,并有效地融入历史教学与社团特色建设中。2023年5月,她受邀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历史论坛,带来基于故宫文物大救援为线索的抗日战争史精品课展示;2024年10月,她受邀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考古社团联盟年会,带来基于考古社团特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的汇报;2024年12月,她受邀参加北京大学考古学国际研究学术论坛暨全国优秀考古社颁奖仪式,并代表所在学校社团领奖。
循先人之迹,追中华之源。高久红校友表示,将在今后的中学历史教育中,为母校争光,进一步以“人文考古社”为抓手,深挖作为馆校协作共同体的价值,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性与可持续性,努力为拓展推进中华文明内涵和精神的阐释与传播贡献力量。
【高久红校友简介: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区优秀青年教师、区骨干教师、区高中历史中心组成员,现任教于省重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校“人文考古社”社团负责人兼指导教师。从教11年,致力于教考衔接、馆教协同育人与学生活动的研究,于教学、教研之路稳扎稳进。于教学,数次于国家级、市级、区级等平台献示范课,并先后荣获成都市、双流区教学大比武赛课一等奖,以及成都市“蜀都杯”“一等奖”等。于教研,坚持教学与教研结合,多次受邀于成都市、南充市、阿坝州、双流区教科院及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阿坝师范学院等开展专题讲座】
撰稿:谭警富
初审:陈 辉
终审:杨国军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审核:陈辉 终审:杨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