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3-6月,四川师范大学2023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25位研究生分赴四川、广东等地教育实习,为积累专业实践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技能以及就业应聘打下了坚实基础。6月23日下午3时,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6教205教室,举行了2023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教育实习总结会。会议由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点负责人陈辉教授主持,实习生代表姚晓懿、刘秦如、贺攀、张改花四位同学在会上分享了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6月23日下午3时,在6教205教室举行了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23级研究生教育实习总结会。本次会议釆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旨在全面回顾与总结2023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促进经验交流与反思提升。
会上,陈辉教授率先对2023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实习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他着重指出,教育实习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实践性环节,与本科阶段的教育实习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实习要求具备更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探索精神,鼓励同学们从真实的教学课堂中汲取经验,深度反思自身教学能力,以实现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实习期间,2023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的全体研究生积极投身实习工作,严格服从实习学校的各项安排,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教学任务,赢得了实习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会上,姚晓懿、刘秦如、贺攀、张改花四位实习研究生依次上台分享了自己在实习学校的宝贵收获。她们结合自身实习经历,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师生沟通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实习过程中的成长与感悟。
姚晓懿同学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充分践行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实习理念,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构建课堂问题体系,开发“三维问题框架”。创新教学模式,实践“问题-史料-辨析”三阶教学法。结合教学实际开发教学资源包,编制《问题引领教学案例集》在收集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制作配套问题卡片,建立微型历史课堂问题数据库。致力于将课程所学转化为教学行动,又从实践中反哺理论认知。
刘秦如同学在武侯实验中学实习期间,深度参与核心教学实践与校务工作。她指出在实习期间通过独立完成授课任务,显著提升了课堂组织能力与教学反思深度,同时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七年级实施对照教学实验(实验组:5E教学模式;对照组:传统讲授),围绕《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主题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引入经营挑战(“设计南宋茶肆经营方案”)等探究环节,有效激活历史思维,为学位论文提供核心实验数据。展望未来,刘秦如同学希望能够持续深化教学研究,探索教育技术整合路径,致力于推动教育实践的创新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成为研究型教育工作者奠定坚实基础。
张改花同学在武侯实验中学实习期间,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和科研探索三方面分享经验。常规课上,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以中考题为导向,以练促教、以评促学,并融入AI技术。公开课中,她尝试将论文研究想法融入课堂,信任学生,营造良好氛围,训练学生历史理解与共情能力。复习课上,她细致指导解题技巧,给予正向反馈。科研上,她将教学与论文选题结合,不断反思总结,积累宝贵经验。
贺攀同学在成都金苹果锦城一中实习期间,积极参与教学工作,承担初高中跨年级历史课程,还观摩多学科课程以整合教学理念。教研上,她参与多次市区教研活动并独立撰写新闻稿。班主任工作中,他协助班级管理活动,独立筹备义卖会等活动。此外,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将教育理论融入课堂实践,在实操中积累经验,在教学设计大赛中获特等奖,实习让她在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她指出,在教育的道路上,实习是成长的重要阶梯,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该明确努力方向,继续前行。
在实习总结会上,陈辉教授指出,本学期的教育实习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使其不仅能够胜任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更能进行创造性实践,为未来成长为具备高素质、专业化与创新特质的基础历史教育教师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强调,全体实习研究生需系统梳理与深度反思实习经历,为后续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及相关教学案例的搜集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刘秦如 张改花
初审:陈辉
终审:陈波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审核:陈辉 终审:陈波
版权所有: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管理入口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田家炳楼十楼 电话:028-84760823 传真:028-84760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