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观摩沪蓉两地名师工作室区域协同教研活动
时间:2025-07-11 20:54:13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查看:28

编者按:2025年5月,上海市普陀区鲍丽倩特级教师工作室与成都市张江平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就“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高质量课堂教学展开研讨。会上,特邀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陈辉、陈德运,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王子涵分别作专题讲座。通过本次研讨活动,加强了沪蓉两地名师的区域间的协同教学的研讨和交流。在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点负责人陈辉教授的组织下,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24级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观摩与研习了本次活动,聆听了上海和成都两地专家、一线名师关于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技艺和能力课堂展示与专题研讨,加深了对“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与实践路径的理解与思考。

 

2025年5月26-27日,上海市普陀区鲍丽倩特级教师工作室一行赴成都市,参加在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分别举行的“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高质量课堂教学研讨会。鲍丽倩特级教师工作室由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沙田学校等历史骨干教师组成。本次研讨会由成都市石室中学、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成都市张江平名师工作室主办,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承办。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点负责人陈辉老师的组织下,2024级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观摩了成都和上海两位优秀历史教师的精彩课堂展示,聆听了两地专家、一线教师关于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技艺和能力的专题讨论。

在课堂展示环节,来自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的严书月老师和来自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的朱冉老师分别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进行说课;来自成都市石室中学的李麒麟老师和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的徐寒雄老师分别就《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两课进行教学展示,展现出上海、成都两地名师不同风格的教学特色。谯周舟等研究生同学在课堂展示环节,针对存在的疑惑与现场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展开交流,凸显了我院研究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技能。

在专家讲座环节,本次研讨会特邀陈辉、王子涵、陈德运等老师分别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作专题讲座。陈辉老师的讲座围绕《史学研究与学术成果的教学使用》这一主题,深入剖析了史学研究成果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他从顶层设计出发,指出当前史学研究的热点聚焦三大体系(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这不仅关乎学术本身,更关乎民族与国家认同。同时,他还梳理了近年来的史学研究热点,供老师们在教学中参考。在学术成果的教学使用中,他从研究历史课程以史育人、研究教材对公认成果的吸纳、研究教学学术话语权的建构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王子涵老师围绕《“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提质增效》展开专题分享。他聚焦“四层”研究,从“建构知识体系,扎实学科根基”“明确能力内涵,进行针对训练”“细化素养水平,达成素养融通”“传递核心价值,坚守育人导向”四个方面展开分析。随后又列举了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分析其设计的底层逻辑。陈德运老师以《基于叙事性史料的深度研习》为题,畅谈如何基于叙事性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深度研习。他强调深度研习应将史料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问题化和问题意义化,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挖掘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深层意义。他以“余靖使辽”、“甘薯传入”为例开展教学实验,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沪蓉两地教师的课堂展示与交流研讨、专家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探讨“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与实践路径,不仅加强了沪蓉两地名师工作室区域协同教研,助推了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为我院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视角,对未来的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

撰稿:杨馨怡 谭警富

初审:陈辉

终审:陈波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审核:陈辉   终审: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