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科研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旅游管理和外语语言方面的专门训练,具有人文底蕴和扎实的外语水平,掌握旅游工作基本技能,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优良的仪表仪态,能够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管理工作和旅游教育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 具体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 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旅游业发展动态,掌握相关资料、信息查询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6. 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三、核心课程
旅游学概论(双语)、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商务英语等。
四、主要专业实验
旅游管理信息化软件实验(由《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财务管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概论》等课程组成)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或教学见习:一是安排省内著名旅游景点考察。包括:到广汉三星堆对文化遗址旅游开发进行考察,到宝光寺考察宗教文化开发,到都江堰-青城山考察古代水利工程和道教文化开发与导游讲解。二是与“实践教学小学期”同步进行,采用到酒店、景区、旅行社现场主题调研和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和业界精英来校讲学等多种方式进行。
2.专业或教学实习:安排22周,“旅游职教师资”方向学生到旅游职业中学上岗实习;其他方向学生到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或相关工作部门上岗实习。
4.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八学期进行,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后必须参加论文答辩并获得通过。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