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秉承“温故求新 笃行致远”的培养理念(院训),凸显师范教育特色,在四川省、以及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历史教师培养领域发挥核心作用。本专业拥有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教育硕士、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依托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将历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列入二级学科博士点招生方向。本专业的4门课程已建成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本专业注重师范生技能培养,充分利用各类实习基地,组织师范生开展教育“三习”(见习、实习、研习)、“微格实训”等教学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应用能力,通过组织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加强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本专业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依托教育部中学历史教师“国培计划”精品培训项目、中小学(中职) 历史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大研究分中心,以及开展“而立讲堂”等学术论坛,加强对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本专业彰显学科专业优势,现拥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在学科评估及国内多种学科排名中均名列全国省属高校前列。本专业的“中国近现代史”现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四川省一级学会“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会”挂靠历史学专业。本专业现拥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成都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学科平台,体现了历史学专业的区域史、边疆史等学科特色。
(一)培养目标
学校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服务治蜀兴川新战略。新时代,学校致力于把学
校发展成为人民教育家诞生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平台、国家和四川省教育的高端智库,认真履行四川师大引领区域教师教育,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 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能力,在体现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地位的关键指标上进入全国省属师范大学前列,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以“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校训为主线,不断完善“五维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具有“三心四能五结合”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师范教育上,学校面向国家、省内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明确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人才培养特色,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四川, 辐射四川周边省份,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师德师风良好、教育情怀深厚,具备扎实的历史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历史学学科核心素养,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能在中学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历史教学、教研与班级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历史教师。
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成为所在单位历史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骨干教师。培养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
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师德师风良好,教育情怀深厚,依法执教,热爱中学历史教育,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培养目标2:具备扎实的历史学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历史学科教学与教学研究能力,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并综合利用各类文献、考古等历史资料开展教学,胜任中学历史教学与教学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3:能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组织与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创新开展班级管理和历史学科育人,认真落实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
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共同体意识,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反思能力、终身学习与和专业发展能力,紧跟历史科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前沿, 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学历史教育教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成为所在单位历史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骨干教师。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历史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通过专业实践和教育实习,能自觉地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具体要求如下:
践行师德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政治方向。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熟悉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相关法律法规,以立德树人为已任,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 好老师。
8.1 【理想信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相关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8.2 【立德树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培育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8.3 【师德准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具有较强的从教意愿,热爱教育事业,认同中学历史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努力成为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7.1 【职业认同】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等方面的价值体现;了解中学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领会中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7.2 【教师品格】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积极钻研,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7.3 【自身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较合理地处理问题。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仪表整洁, 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学会教学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掌握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和史料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方法,具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解历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理解历史学科的社会实践价值,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6.1 【学科基础1】了解中国通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体系结构与思想方法,能运用中国通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现象与规律,能分析其对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
6.2 【学科基础2】了解世界通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体系结构与思想方法,能运用世界通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现象与规律,能分析其对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
6.3 【学科技能】掌握史料分析能力,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等基本技能。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在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支持作用。
6.4 【学科融合】了解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拓宽历史专业视野,综合运用历史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理解历史学科的社会实践价值,提高历史学科教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熟悉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历史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历史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获得教学体验, 具备初步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5.1 【教学技能】熟悉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和体系结构,能够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具有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具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通过微格训练学习, 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
5.2 【教学实施】能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等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设计学习活动,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环节,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方式,形成教案与学案。
5.3 【教学研究】初步掌握教学研究方法,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历史教育教学问题,针对教学难点,开展教学研究。
学会育人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原理与方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掌握班级组织、建设与管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与方法,获得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指导学生发展的体验。
4.1 【德育理念】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能在教育实践中获得指导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体验。
4.2 【班级实践】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应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方法和青春期心理辅导技能参与组织和指导班级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并获得积极体验。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的规律;理解历史学科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能够结合历史学科特色开展课堂内外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指导社团活动,获得相关经历与体验。
3.1 【协同育人】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引导学生建康成长。
3.2 【课程育人】理解历史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历史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掌握历史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中学生的科学精神、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和国家安全意识。
3.3 【活动育人】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区域特色,参与组织主题教育、指导社团活动,获得相关经历与体验。
学会发展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创新意识和反思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结合时代与教育发展的需求进行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与技能,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从学生学习与课程教学等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并解决历史教育教学问题。
2.1 【发展规划】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结合时代与教育发展的需求进行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2.2 【反思能力】具有反思的意识,初步掌握反思笔记、课堂观察、叙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反思方法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能基于质疑、求证、判断等批判性思维方法与技能解决历史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与研讨。具备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与同行、家长和学生等进行沟通与交流,获得积极体验。
1.1 【团队精神】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价值,能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积极加入各种学习共同体,开展合作学习与研讨。
1.2 【合作能力】具备人际交往基本知识与方法,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体验。
表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情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 √ | |||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 √ | |||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 √ | |||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 √ | |||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 | √ | |||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 √ | √ | ||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 √ | |||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 √ |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4-6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65学分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学位
(一)学科平台课程
1、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1 2、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2 3、中国史学史 4、西方史学史 5、史学概论 6、中国历史文献学
7、中国历史地理
(二)专业核心课程
1、中国古代史(1、2) 2、中国近代史 3、中国现代史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5、世界古代史(1、2) 5、世界近代史 6、世界现代史 7、世界当代史 8、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9、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1、历史学科教学能力综合训练(微格教学1、2、3)
本课程属于教育教学技能类课程,是历史学专业发展必修课。本课程重在操作实践,在教师讲解相应教学技能基本要求并进行案例示范基础上,主要由学生结合中学历史课程内容,就导入、板书、多媒体演示、语言表达、提问、结课等专项技能及课堂控制、说课、听课、评课等综合技能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达到一人训练,小组成员共同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能力。
2、教育见习
本课是培养师范类学生教师技能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走进中学课堂进行教学见习与专业观摩;模拟高考试卷的制作与分析;参加基础教育名师讲坛、专题讲座等内容。本课程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巩固,择业观的塑造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有重要影响。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
3、教育实习
历史教育实习是培养师范类学生教师技能的重要课程,既能检验学生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运用的水平,又能培养学生历史教学、班级管理、与人相处等综合能力。依照《四川师范大学专业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办法(修订)》,本课程安排学生到中学跟随指导教师学习三个月。期间学生走进课堂,观摩见习学校任意年级的历史课堂,了解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跟随实习班主任观摩班级管
理工作的流程和特点;参加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了解历史学科的教研状况。
4、教育研习
历史教育研习是历史学专业(师范类)专业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历史课堂教学研究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以研讨的方式发现师德养成、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教育调研等方面真实存在的教育问题,并尝试运用教育理论分析研究、设计解决方案、实施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反思和研究能力。
5、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是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 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课堂 知识和提升基本技能,培养其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的科学作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本科毕 业论文工作由学校教务处主管,由学院具体组织实施,其选题、指导、考核严格 按照《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条例》《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及答辩环节质量标准》等规定进行。
表2 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比例 | ||
大学先修课程 | 必修 | 1.5 | 0.91% | |||
素质教育与基础课程 | 必修 | 920 | 56 | 35.5 | 21.52% | |
选修 | - | - | 8 | 4.85% | ||
学科专业课程 | 学科平台课程 | 必修 | 352 | 22 | 13.33% |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592 | 37 | 22.42% | ||
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课程 | 必修 | 208 | 176 | 21 | 12.73% | |
选修 | 182 | 218 | 20 | 12.12% | ||
文化素质 |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 | 必修 | - | - | 7 | 4.24% |
拓展与综合实践 | 劳动教育 | - | - | 1 | 0.61% | |
教育研习 | - | - | 1 | 0.61% | ||
教育见习 | - | - | 1 | 0.61% | ||
教育实习 | - | - | 4 | 2.42% | ||
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 - | - | 2 | 1.21% | ||
毕业论文 | - | - | 4 | 2.42% | ||
合计 | 165 | 100% |
备注:本表中选修课程只统计学生需修读的最低学分学时数。
见附件1: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普通师范生)2020级本科教学计划
本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见表3所示矩阵图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3.4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6.3 | 7.1 | 7.2 | 8.1 | 8.2 | ||
大学先修课程环节 | 职业生涯规划
与指导 |
M |
M |
H |
M | ||||||||||||||||||
信息素养与终
身学习 |
M |
H |
H |
H |
M | ||||||||||||||||||
历史学专业导论和学业发展 指导 |
M |
H |
M |
M | |||||||||||||||||||
素质教育 与基 | 大学英语 | H | H | ||||||||||||||||||||
大学计算机基
础A(文科) |
H |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3.4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6.3 | 7.1 | 7.2 | 8.1 | 8.2 | ||
础课程环节 |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
H |
M |
M |
H |
M | |||||||||||||||||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
H | ||||||||||||||||||||||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 |
H |
H |
H |
M | |||||||||||||||||||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
H |
H |
M | ||||||||||||||||||||
形势与政策 | H | H | M | H | |||||||||||||||||||
军训和军事理
论教育 |
M |
H | |||||||||||||||||||||
大学体育 | H |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3.4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6.3 | 7.1 | 7.2 | 8.1 | 8.2 | ||
大学语文 | H | H | |||||||||||||||||||||
学科平台课程 (历史 类)环节 | 中国历史要籍 介绍及选读1、 2 |
H |
H |
M |
M | ||||||||||||||||||
中国史学史 | M | M | H | M | |||||||||||||||||||
西方史学史 | H | H | M | M | |||||||||||||||||||
史学概论 | H | H | M | M | |||||||||||||||||||
中国历史文献
学 |
H |
H |
M | ||||||||||||||||||||
中国历史地理 | H | H | M | M | L | ||||||||||||||||||
专业核心课程 环节 | 中国古代史1、
2 |
H |
H |
H |
M | ||||||||||||||||||
中国近代史 | M | H | H | ||||||||||||||||||||
中国现代史 | H | H | H | M | M |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3.4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6.3 | 7.1 | 7.2 | 8.1 | 8.2 | ||
中华人民共和
国史 |
H |
H |
H |
M |
M | ||||||||||||||||||
世界古代史1 | M | H | H | ||||||||||||||||||||
世界古代史2 | M | H | H | M | M | M | |||||||||||||||||
世界近代史 | H | H | M | M | |||||||||||||||||||
世界现代史 | H | H | L | ||||||||||||||||||||
世界当代史 | H | H | M | ||||||||||||||||||||
专业发展课程 (教育教学理 论) | 教育心理学 | M | H | H | H | H | H | M | M | M | M | M | H | ||||||||||
教育学基础 | M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
中学历史课程 标准与教材研究 |
H |
H |
H |
M | |||||||||||||||||||
中学历史课程
与教学论 |
H |
M |
M |
M |
L |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3.4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6.3 | 7.1 | 7.2 | 8.1 | 8.2 | ||
环节 | 教育政策与法
规 |
H |
M |
M | |||||||||||||||||||
中外教育名家
思想选讲 |
M |
H |
M | ||||||||||||||||||||
专业发展课程 (教育教学技能) 环节 | 历史学科教学能力综合训练 (微格1、2、3) |
L |
H |
H |
H |
L |
H | ||||||||||||||||
书法 | H | L | |||||||||||||||||||||
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实训 |
M |
H | |||||||||||||||||||||
班级管理实训 | H | H | H | M | |||||||||||||||||||
教师口语训练 | H | H | H | ||||||||||||||||||||
专业发
展课程 | 教师职业道德 | H | M | H | H | M | M | ||||||||||||||||
教师专业发展 | M | H | M |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3.4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6.3 | 7.1 | 7.2 | 8.1 | 8.2 | ||
(师德
与专业
发展)
环节 | |||||||||||||||||||||||
文化素质拓展与综合实践环节 |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 (1-6) |
H |
M |
M | |||||||||||||||||||
劳动教育 | M | H | M | ||||||||||||||||||||
教育研习 | M | H | H | H | |||||||||||||||||||
教育见习 | H | M | M | H | |||||||||||||||||||
教育实习 | H | H | M | M | M | M | H | H | H | H | H | H | M | M | M | ||||||||
毕业论文 | M | H | H | H |
备注:该矩阵图覆盖所有必修教学环节(课程、实训与实践环节);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或者贡献度分别用“H(高)、M(中)、L(低)”表示。
(一)适用对象
本培养方案适用于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从2020年9月开始执行。
本培养方案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四川师范大学202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并根据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分析结果,与任课教师、基础教育界专家、用人单位、毕业校友、本专业在校学生等共同研讨、修订,最终完成本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2020版和前几版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调整对比
(1)2020版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等文件精神,落实“出口导向、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在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培养目标。
(2)2020版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等文件精神,按照“一践行三学会”的总体要求修订了毕业要求,并对毕业要求进行了指标点分解。
(3)2020版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更为科学、合理,体现出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度以及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2、2020版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记录(见表4)
表4 2020版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
修订过程 | 工作内容 | 参与者 | 执行人 |
第一阶段 | (1)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 研;(2)成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3)向在校师范生、基础教育界专家、用人单位代表等发放调查问卷,征集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毕业要求合理性以及课程体系的评价意见和建议。 | 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在校师范生、基础教育界专家、用人单位代表等 |
学院教学负责人、学生工作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
第二阶段 | 邀请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 师、历史教研员陈静亦、成都树德中学正高级教师郭子其、四川师大附中正高级教师刘松柏、成都华阳中学正高级教师王本书、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许明华、南充高中高级教师陈祺文、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级教师贾雪枫等基础教育专家对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 |
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行业及基础教育界专家、教研室主任、专业课教师等 |
学院教学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
第三阶段 | (1)学院再次召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2)开展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 学院领导、专业 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专业课教师等 | 学院教学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
第四阶段 | (1)向专业课教师、在校生、近三届 毕业生、用人单位代表等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征集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2)赴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重庆巴蜀中学、西南大学附中、宜宾龙文学校、巴中恩阳中学、泸县二中、攀枝花第三中学等中学进行调研;(3)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师云平教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周芙都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刘祥学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杨洪贵教授,以及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历史教研员赖蓉辉对修订方案进行审阅,提出修改建议;(4)学院再次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 |
高校和基础教育界专家、学院领导、专业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在校应届师范毕业生、近三届师范毕业生、用人单位代表等 |
学院教学负责人、学生工作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
第五阶段 | (1)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 上报学校;(3)通过教职工大会、班干部会议、师生交流等形式向师生宣传,获得理解和认同。 |
专业课教师、在校学生 | 学院教学负责人、 学生工作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
附件1: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专业(普通师范生)2020级教学计划表 |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时类型 |
折算后总学时 | 成绩考核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理论 |
实践 |
考试 |
考查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大学先修课程 |
必修课 | 1 | 100G01 | 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 | 0.5 | 8 | 0 | 8 | √ | |||||||||
2 | 100G02 |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 | 0.5 | 8 | 0 | 8 | √ | |||||||||||
3 | 100022 | 历史学专业导论和学业发展指导 | 0.5 | 8 | 0 | 8 | √ | |||||||||||
小计 | 3门 | 1.5 | 24 | 0 | 24 | |||||||||||||
素质教育与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1 | 251405 | 大学英语水平考试 | 10 | √ | ||||||||||||
2 | 251401 | 大学英语A1 | 3 | 48 | 0 | 48 | √ | |||||||||||
3 | 251402 | 大学英语A2 | 3 | 48 | 0 | 48 | √ | |||||||||||
4 | 251403 | 大学英语A3 | 2 | 32 | 0 | 32 | √ | |||||||||||
5 | 251404 | 大学英语A4 | 2 | 32 | 0 | 32 | √ | |||||||||||
6 | 251501 | 大学英语Da1 | 3 | 48 | 0 | 48 | √ | |||||||||||
7 | 251502 | 大学英语Da2 | 3 | 48 | 0 | 48 | √ | |||||||||||
8 | 251503 | 大学英语Da3 | 2 | 32 | 0 | 32 | √ | |||||||||||
9 | 251504 | 大学英语Da4 | 2 | 32 | 0 | 32 | √ | |||||||||||
10 | 251601 | 大学英语Db1 | 3 | 48 | 0 | 48 | √ | |||||||||||
11 | 251602 | 大学英语Db2 | 3 | 48 | 0 | 48 | √ | |||||||||||
12 | 251603 | 大学英语Db3 | 2 | 32 | 0 | 32 | √ | |||||||||||
13 | 251604 | 大学英语Db4 | 2 | 32 | 0 | 32 | √ | |||||||||||
14 | 251301 | 大学计算机基础A(文科) | 2 | 2 | 24 | 24 | 48 | √ | ||||||||||
15 | 151015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2.5+0.5 | 40 | 8 | 48 | √ | ||||||||||
16 | 151016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2.5+0.5 | 40 | 8 | 48 | √ | ||||||||||
17 | 15101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 | 2.5+0.5 | 40 | 8 | 48 | √ | ||||||||||
18 | 15101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4.5+0.5 | 72 | 8 | 80 | √ | ||||||||||
19 | 151017 | 形势与政策1 | 0.25 | √ | 8 | 0 | 8 | √ | ||||||||||
20 | 151018 | 形势与政策2 | 0.25 | √ | 8 | 0 | 8 | √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时类型 |
折算后总学时 | 成绩考核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理论 |
实践 |
考试 |
考查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素质教育与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21 | 151019 | 形势与政策3 | 0.25 | √ | 8 | 0 | 8 | √ | ||||||||
22 | 151200 | 形势与政策4 | 0.25 | √ | 8 | 0 | 8 | √ | ||||||||||
23 | 151201 | 形势与政策5 | 0.25 | √ | 8 | 0 | 8 | √ | ||||||||||
24 | 151202 | 形势与政策6 | 0.25 | √ | 8 | 0 | 8 | √ | ||||||||||
25 | 151203 | 形势与政策7 | 0.25 | √ | 8 | 0 | 8 | √ | ||||||||||
26 | 151204 | 形势与政策8 | 0.25 | √ | 8 | 0 | 8 | √ | ||||||||||
27 | 701001 | 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 | 1.5 | √ | √ | |||||||||||||
28 | 141005 | 大学体育1 | 1 | 2 | 32 | 0 | 32 | √ | ||||||||||
29 | 141006 | 大学体育2 | 1 | 2 | 32 | 0 | 32 | √ | ||||||||||
30 | 141007 | 大学体育3 | 1 | 2 | 32 | 0 | 32 | √ | ||||||||||
31 | 141008 | 大学体育4 | 1 | 2 | 32 | 0 | 32 | √ | ||||||||||
32 | 251017 | 大学语文 | 2 | 2 | 32 | 0 | 32 | √ | ||||||||||
小计 | 11门 | 35.5 | 920 | 56 | 976 | |||||||||||||
选修课 |
该模块选修课程至少选修8个学分。 其中:美育系列课程至少选修2个学分,文科类专业“科技史(900004)”为必选课程,理工类专业“文化史(900003)”为必选课程,其他课程至少选修4个学分。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时类型 |
折算后总学时 | 成绩考核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理论 |
实践 |
考试 |
考查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学科专业课程 |
学科平台课程 ( 历史类 ) |
必修课 | 1 | 022186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1 | 4 | 4 | 64 | 64 | √ | |||||||||
2 | 022187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2 | 4 | 4 | 64 | 64 | √ | ||||||||||||
3 | 022191 | 中国史学史 | 3 | 3 | 48 | 48 | √ | ||||||||||||
4 | 022192 | 西方史学史 | 2 | 2 | 32 | 32 | √ | ||||||||||||
5 | 022189 | 史学概论 | 3 | 3 | 48 | 48 | √ | ||||||||||||
6 | 022019 | 中国历史文献学 | 3 | 3 | 48 | 48 | √ | ||||||||||||
7 | 022193 | 中国历史地理 | 3 | 3 | 48 | 48 | √ | ||||||||||||
小计 | 7门 | 22 | 4 | 4 | 9 | 5 | 352 | 352 | |||||||||||
学科平台课程共计7门,必修22学分。 |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课 | 1 | 022252 | 中国古代史1 | 4 | 4 | 64 | 64 | √ | ||||||||||
2 | 022253 | 中国古代史2 | 4 | 4 | 64 | 64 | √ | ||||||||||||
3 | 022083 | 中国近代史 | 4 | 4 | 64 | 64 | √ | ||||||||||||
4 | 022084 | 中国现代史 | 4 | 4 | 64 | 64 | √ | ||||||||||||
5 | 02200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3 | 3 | 48 | 48 | √ | ||||||||||||
6 | 022334 | 世界古代史1 | 3 | 3 | 48 | 48 | √ | ||||||||||||
7 | 022335 | 世界古代史2 | 3 | 3 | 48 | 48 | √ | ||||||||||||
8 | 022255 | 世界近代史 | 5 | 5 | 80 | 80 | √ | ||||||||||||
9 | 022011 | 世界现代史 | 4 | 4 | 64 | 64 | √ | ||||||||||||
10 | 022305 | 世界当代史 | 3 | 3 | 48 | 48 | √ | ||||||||||||
小计 | 10门 | 37 | 7 | 7 | 9 | 8 | 6 | 592 | 592 | ||||||||||
专业核心课程共计10门,必修37学分。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时类型 |
折算后总学时 | 成绩考核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理论 |
实践 |
考试 |
考查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专业发展课程 | 教育教学理论类课程必修课 | 1 | SF0001 | 教育心理学 | 2 | 2 | 32 | 0 | 32 | √ | ||||||||
2 | SF0002 | 教育学基础 | 2 | 2 | 32 | 0 | 32 | √ | ||||||||||
3 | 022336 | 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2 | 2 | 24 | 8 | 32 | √ | ||||||||||
4 | 022337 | 历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 2 | 2 | 24 | 8 | 32 | √ | ||||||||||
5 | SF0004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1 | 1 | 16 | 0 | 16 | √ | ||||||||||
6 | SF0005 |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选讲 | 1 | 1 | 16 | 0 | 16 | |||||||||||
小计 | 6门 | 10 | 4 | 4 | 2 | 144 | 16 | 160 | ||||||||||
教育教学技能类课程必修课 | 1 | 022338 | 历史学科教学能力综合训练(微格教学1)★ | 1 | 1 | 0 | 32 | 32 | √ | |||||||||
2 | 022339 | 历史学科教学能力综合训练(微格教学2)★ | 1 | 1 | 0 | 32 | 32 | √ | ||||||||||
3 |
022340 |
历史学科教学能力综合训练(微格教学3)★ |
1 |
1 |
0 |
32 |
32 |
√ | ||||||||||
4 | SF0006 | 书法 | 2 | 2 | 16 | 16 | 32 | √ | ||||||||||
5 | SF0007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训 | 2 | 1+1 | 16 | 16 | 32 | √ | ||||||||||
6 | SF0008 | 班级管理实训 | 1 | 1 | 16 | 16 | √ | |||||||||||
7 | SF0009 | 教师口语训练 | 1 | 1 | 8 | 8 | 16 | √ | ||||||||||
小计 | 7门 | 9 | 3 | 1 | 2+1 | 2 | 40 | 152 | 192 | |||||||||
师德与专业发展课程必修课 |
1 |
SF0010 |
教师职业道德 |
1 |
1 |
16 |
0 |
16 |
√ | |||||||||
2 |
SF0011 |
教师专业发展 |
1 |
1 |
8 |
8 |
16 |
√ | ||||||||||
小计 |
2门 |
2 |
1 |
1 |
24 |
8 |
32 | |||||||||||
专业发展课程必修课共计16门,必修21学分。带“★”标识的课程纳入学科专业课程计算学分。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时类型 |
折算后总学时 | 成绩考核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理论 |
实践 |
考试 |
考查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专业发展课程 |
教师教育课程选修课 | 1 | SF0012 |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 1 | 1 | 16 | 0 | 16 | √ | ||||||||
2 | 022341 |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与评价★ | 1 | 1 | 8 | 8 | 16 | √ | ||||||||||
3 | 022342 | 历史学科教育改革新进展★ | 1 | 1 | 8 | 8 | 16 | √ | ||||||||||
4 | 022343 | 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开发★ | 1 | 1 | 8 | 8 | 16 | √ | ||||||||||
5 | 022344 | 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研究★ | 1 | 1 | 8 | 8 | 16 | √ | ||||||||||
6 | SF0014 | 教师礼仪训练 | 0.5 | 0.5 | 8 | 8 | √ | |||||||||||
7 | SF0015 | 教学简笔画训练 | 0.5 | 0.5 | 0 | 8 | 8 | √ | ||||||||||
8 | SF0016 |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技术 | 1 | 1 | 0 | 16 | 16 | √ | ||||||||||
9 | 022345 | 中外历史教育比较专题★ | 1 | 1 | 10 | 6 | 16 | √ | ||||||||||
10 | SF0017 | 学生行为问题与纠正 | 0.5 | 0.5 | 8 | 0 | 8 | √ | ||||||||||
11 | 022260 | 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 | 1 | 1 | 16 | 16 | √ | |||||||||||
12 | 022346 |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专题★ | 1 | 1 | 16 | 16 | √ | |||||||||||
13 | 022347 | 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 | 1 | 1 | 16 | 16 | √ | |||||||||||
14 | 022348 | 公众史学与历史教育 | 1 | 1 | 16 | 16 | √ | |||||||||||
15 | 022349 |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必修教材解读★ | 1 | 1 | 10 | 6 | 16 | √ | ||||||||||
16 | 022350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解读★ | 1 | 1 | 10 | 6 | 16 | √ | ||||||||||
17 | 022351 | 中学历史学科竞赛实务 | 0.5 | 0.5 | 8 | 8 | √ | |||||||||||
18 | 022352 | 中学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 | 1 | 1 | 8 | 8 | 16 | √ | ||||||||||
19 | 022353 | 优秀校友创新创业实践谈 | 0.5 | 8 | √ | |||||||||||||
20 | 022354 | 优秀校友为母校献堂历史课 | 0.5 | 8 | √ | |||||||||||||
21 | 022355 | 中学历史名师话成长 | 0.5 | 8 | √ | |||||||||||||
22 | 022356 | 中学优秀班主任话成长 | 0.5 | 8 | √ | |||||||||||||
23 | 022357 |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实训 | 0.5 | 0.5 | 8 | 8 | √ | |||||||||||
24 | 022358 | 中学历史模拟授课实训 | 1 | 1 | 16 | 16 | √ | |||||||||||
25 | 022359 | 中学历史线上课程制作实训 | 0.5 | 0.5 | 8 | 8 | √ | |||||||||||
26 | 022360 | 中学历史微课制作实训 | 0.5 | 0.5 | 8 | 8 | √ | |||||||||||
27 | 022361 | 中学历史思维导图制作实训 | 0.5 | 0.5 | 8 | 8 | √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时类型 |
折算后总学时 | 成绩考核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理论 |
实践 |
考试 |
考查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专业发展课程 |
教师教育课程选修课 | 28 | 022362 | 中学历史板书实训 | 0.5 | 0.5 | 8 | 8 | √ | |||||||||
29 | 022363 | 中学历史教学语言实训 | 0.5 | 0.5 | 8 | 8 | √ | |||||||||||
30 | 022364 | 中学历史说课实训 | 0.5 | 0.5 | 0 | 16 | √ | |||||||||||
31 | 022365 | 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 1 | 1 | 10 | 6 | 16 | √ | ||||||||||
32 | 022366 | 中学生历史阅读与写作★ | 1 | 1 | 10 | 6 | 16 | √ | ||||||||||
33 | 360001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0.5 | 0.5 | 8 | 0 | 8 | √ | ||||||||||
34 |
980001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0.5 | 0.5 | 6 | 2 | 8 | √ | ||||||||||
0.5 | 0.5 | 6 | 2 | 8 | √ | |||||||||||||
小计 | 34门 | 26 | 0.5 | 0.5 | 3.5 | 12 | 8 | 198 | 178 | 424 | ||||||||
专业发展课程(教师教育方向)至少选修20学分,带“★”标识的课程纳入学科专业课程计算学分。带“※”标识的课程为必选课程。 | ||||||||||||||||||
文化素质拓展与综合实践 | 该模块必修20学分。带“★”标识的课程纳入学科专业课程计算学分。 | |||||||||||||||||
必修课 | 1 | 100G25 |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1) | 1 | √ | √ | ||||||||||||
2 | 100G26 |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2) | 1.5 | √ | √ | |||||||||||||
3 | 100G27 |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3) | 1.5 | √ | √ | |||||||||||||
4 | 100G28 |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4) | 1 | √ | √ | |||||||||||||
5 | 100G29 |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5) | 1 | √ | √ | |||||||||||||
6 | 100G30 |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6) | 1 | √ | √ | |||||||||||||
7 | 100G24 | 劳动教育 | 1 | √ | √ | |||||||||||||
8 | 022298 | 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 2 | √ | √ | √ | √ | |||||||||||
9 | 022299 | 教育见习 | 1 | √ | √ | |||||||||||||
10 | 022427 | 教育实习★ | 4 | √ | √ | √ | ||||||||||||
11 | 022428 | 教育研习 | 1 | √ | √ | |||||||||||||
12 | 022395 | 毕业论文 | 4 | √ | √ | √ | ||||||||||||
小计 | 11门 | 20 | ||||||||||||||||
该模块必修20学分。带“★”标识的课程纳入学科专业课程计算学分。 |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版权所有: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管理入口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田家炳楼十楼 电话:028-84760823 传真:028-84760745 |